经过3年系统学习与培训,2009年入学的我市首届60名农民大学生即将毕业,他们将取得大专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记者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分院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招收了4届农民大学生,人数从首届的60人递增到今年的108人,总人数累计达到337人,一支地地道道的“不走的农业专家”队伍正在形成。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型的现代农业一直是嘉兴努力的方向。应该看到,现代农业正越来越注重应用科技手段,用现代的物质装备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无疑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简言之,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又在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处于依靠农民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的自然状态下,其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这一方面与农民自身文化素养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农业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事实上,即使在沿海发达地区,镇村一级的农机专业人才同样非常匮乏。一位基层农技站长告诉记者:“农学专业的学生即使来了,多半也选择在市县一级的农经部门‘坐办公室’。”
如何把人才培养直通到农业最前沿,打造一支“不走的农业专家”队伍?市农经部门和嘉职院联合举办的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班颇具创新价值。据了解,培养工程采取“政府买单、市县联动、量身定做、联合培养”的机制,“学历+技能”的模式,生源直接从农村干部、合作社成员、种养大户中挑选,利用双休日、农闲时间授课。这不仅使学员工作、学习两不误,理论、技能双丰收,更重要的在于,它杜绝了社会培训乱收费的问题,并从根本上化解了农村“留人难”的困局。
可以说,“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已成为我市农民实现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进而成为掌握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的主流通道,实现了农民的现代化“再造”。当然,“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现代农业呼唤更多“农民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