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打造基层防汛“升级版”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2014年6月20日 08:25 [ ] [打印]

    到2015年4月底,全区将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打造区、镇、村三级防汛防台抗旱体系“升级版”。近日,秀洲区正式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围绕组织责任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安全避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培训体系、运行保障体系等七大项目,通过一年时间,全面提升区、镇、村三级防汛防台综合能力。

  作为洪涝灾害高发、易发地区,防汛防台工作历来是秀洲区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自从2009年末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工作以来,通过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秀洲区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全区五镇两街道全面完成了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及其长效化管理建设。

  责任体系、应急预案精益求精

  针对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向学校、企业、农家乐等防汛薄弱和重点部门延伸不足的问题,秀洲区将进一步完善责任人体系建设,配齐配足区、镇、村三级责任区网格责任人,细化责任区网格相应责任人主要职责,分级与水利员、气象协理员、水闸泵站管理员、房屋保安联络员、危险区巡查员、农家乐保安联络员、避灾安置场所管理员等网格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全面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防汛责任人培训计划,提高一线人员防灾减灾业务能力。

  图表化、表格化将更多地应用于全区村级应急预案之中。通过制作区域风险图和转移避险线路及安置场所图,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和自防自救措施图表化,对应急响应条件、责任人职责及进岗到位条件、危险区域人员及转移避险责任人等信息还将实行表格化。

  在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中,秀洲区根据各镇自然条件,科学选择避灾场所。“像新塍镇、王江泾镇、油车港镇等低洼地段,避灾场所应该选择地势高的平坦区域,并且还应考虑最高洪水位的影响。”区防办有关负责人说,对避灾场所疏散主干道的有效宽度、主体建筑结构以及设施、保障物资配备等方面都作了细化要求,同时完善准入登记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入住登记、人员回迁等工作流程,实现避灾场所的规范化管理。

  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科学专业

  水情如军情,决策的科学性与及时性在防汛防台中至关重要。秀洲区将通过远程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水文气象在线监测系统、公众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重要信息应急发布系统等科技手段,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即时灾情不失联、信息发布无盲区。

  为适应新的防汛抢险形式,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中,秀洲区在进一步夯实已有抢险队伍力量的基础上,将至少成立一支区级层面的专业抢险队,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借助当地建设单位专业人员、设备以及物资储备的优势,组建多支专业抗洪抢险队伍,提升专业化抢险救援能力,并通过仓库规格与物资储备两方面的建设,使防汛仓库效益最大化。

  “责任人管理、防汛物资管理、抢险队伍管理、人员转移方案、避灾场所管理等防汛业务管理以及水雨情、汛情等监测预警,将最终构成全区基层防汛信息管理系统,为防汛指挥的科学决策提供实时、客观依据。”区防指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基础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完成后,将从技术、管理层面提升秀洲区在降低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方面的能力,开创秀洲区“五水共治”在“防洪水、排涝水”工作中的新局面。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丁珩 通讯员 周初 孙惠竹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嘉兴昨起正式进入主汛期 全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
·跟逢水必淹的历史说“拜拜”
·加固堤防 新建闸站 油车港多措并举为北部防汛保驾护航
·水利工程建设全速推进 秀洲区全面落实防汛防台抗旱预案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