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督查汇报会上获悉,我市目前已实现示范区创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我市创建规划列出的34项37个重点指标中,25个指标已全部达标,达标率为68%;另外12个指标中8个指标完成率在60%至94%之间,4个指标完成率在20%至60%之间,平均完成率为70%。
2013年8月,在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评审中,嘉兴以东部地区得分第一、全国排名居首的优异成绩成功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同年11月,在文化部、财政部召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上,嘉兴作典型交流发言。12月,我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有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系列文件随即出台。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我们明确提出‘到2015年,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率先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嘉兴特色、东部地区示范、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市文化局局长金琴龙表示。我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全面达标、均衡发展,重点突破、创新发展,完善提升、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机制、推进重点项目等多种途径和举措,各项工作得以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网络化方面,公共文化设施在规模档次、有效覆盖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南湖区凌公塘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平湖市文化馆新馆、海盐张元济图书馆新馆、桐乡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标准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使用。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28个,剧院(电影院)19个。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全市73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有69个达到省定三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站以上36个。全市1086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全覆盖,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2个。全市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全覆盖,农村30分钟文化圈和城市15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方面,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形成1个中心馆,6个市、县总馆,2个区分馆,58个镇(街道)分馆,82个村(社区)分馆,400多个流通站(点)的图书服务网络,并开通了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和馆外自助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普遍均等、优质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供给模式的“文化有约”项目,截至目前已接受城乡居民预约服务10.6万人次,举办免费公益展览316场,各类讲座、培训、辅导1328场,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04个、演出258场,直接受益群众达100多万人次。
在公共文化阵地管理长效化方面,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制度在全市全面推广,实现农村文化“阵地有人管、队伍有人建、活动有人搞”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以队伍建设带动文化活动,注重传承发展,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我市形成了一批文化示范镇和特色文化村。
“从总体上看,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仍存在进展不平衡、推进难度大、保障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少等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针对现有问题落实解决方案,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在文化部验收前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金琴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