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心菜”的泪痕还没完全擦干,又轮到“杭白菊”开始哭泣。半个多月来,杭白菊的市场收购价如同坐高速升降机,一路下坠,跌至历史最低谷,胎菊从刚上市时的每千克3元多跌到1元多,有的鲜菊花甚至跌至每千克0.4元。市场价格的跳水,让许多农户脸上愁云密布,有的人已经放弃采摘,直接让菊花烂在地里,有的则在地里放起了羊。
在很多人看来,“卷心菜”和“杭白菊”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符合农产品一般的波动周期规律,表现为“物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物贱伤农”,在桐乡石门镇石门村村民郭树梅看来,去年的行情好,所以很多人盲目扩大了种植面积,导致今年杭白菊如此吓人的跌价。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律,导致了一个悲怆故事的发生,听上去,它似乎能解释“眼泪”的发生过程,但接踵上演的悲剧,传递出的信号是,农户的市场地位处于低洼处。农户市场地位不高,信息无法实现对称,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自然难上去,农户的利益便得不到保障,即便是挥汗耕地,勤奋培土,种出来的产品再好,等着商家上门的格局,很容易让农户陷入困局。
农产品的泪腺,主要集中在农户市场信息不灵,无法掌握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要止住农产品泪水,关键在提升农户的市场参与度;而提升他们的市场参与度,除了农户自身的努力之外,需要政府等社会各方援手相助。当前,一些部门正尝试着通过农超对接、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来解开“物贱伤农”死结,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变以往农户只问种植不看路的缺憾,值得赞赏。例如,在秀洲区,正尝试着农产品进入小超市直接开专卖店的运作模式,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着城市销售市场,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同时又能让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量,农户看单下菜,定量种植,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农产品的眼泪何时不再飞?答案在于农户利益得到保障之时,否则,这样的悲情故事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卷心菜”过后是“杭白菊”,“杭白菊”之后还会有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