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老人保健品消费群体性投诉事件频发:7月11日,平湖发生“买多少退多少”群体性投诉,投诉老人超过百名,涉案金额十多万元;8月8日,南湖区新丰工商所接到38名老人的投诉,要求退3800元虫草产品及防辐射被等套餐,涉案金额超过10万元;8月26日,城西工商所接到投诉,近百名老人要求将一时冲动购买的“虫草元素”全部退货,最后退款8万多元……
近年来,拿保健品忽悠老年人钱财的事情并不鲜见,尽管媒体多次报道并善意提醒,但遗憾的是,还是不断有老人上当受骗。对此,不少人的看法是,老年人判断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再者,法律、法规不健全,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工商人士介绍,执法难主要体现在经营主体证照齐全难以查处以及交易属自愿购买,没有强买强卖。老人被忽悠“亡羊”多次,而“牢”未补上,造成悲剧一再上演。痛定思痛,除了老人判断力差、制度不健全之外,值得反思的还有很多。
有人受骗必有人行骗,从行骗者角度拆招,或许能让事情看得更清楚。曾有保健品销售员曝出忽悠老人的心路历程,一般采取的招数是:免费服务,为老人排忧解难,建立“亲人”般的感情;举办讲座,安排“专家”,为老人量身看病。这些招数并不高明,却能一再得手,相当管用,反映出的问题是,老人“亲情”的缺位以及老人活动的匮乏。在受骗的老人中,大多为“独居”或“夫妻二人居住”,他们长期感受不到亲情的关怀,在骗子一段时间的嘘寒问暖后,容易对他们产生信赖感,即便是知道保健品物非所值,掏钱也心甘情愿。另一层面,平时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丰富,没有太多机会参加正常的群体活动,逢上“免费讲座”,还有人隔三差五“盛情”相邀,老人自然屏不牢。
藩篱不筑,悲剧还会再演。提醒老人提高警惕,呼吁制度更加健全的时候,我们这些老人的子女是不是应该多抽空陪陪老人,多尽孝心;对待无子无女的老人,社会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让这些“虚假的亲情”无机可乘?面对匮乏的老年活动,我们的社会是否应该多举办一些积极向上的公益活动,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让这些乱七八糟的“讲座”没有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