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在我市的老区、老街、老民宅这三处所谓“三老”场所发生了多起火灾事故。“三老”场所火灾隐患多,居住在这些场所的大多数居民不仅收入较低,相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偏低的现象也更为突出。为了帮助他们,南湖区从本月开始,专门为居住在“三老”场所的弱势群众订阅了1000份《浙江消防手机报》,免费的消防信息受到群众的欢迎。
如今的学校教育、媒体信息中都包含不少相关的消防知识,很多人也掌握了不少诸如消防隐患排除、火灾逃生技巧等知识。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消防信息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天鹅肉”,而且,由于居住、工作的场所消防设施比较完善,受到火灾侵害的几率很低,因此,给群众订一份消防手机报似乎不能算多大的新闻。
不过,如果我们用一副“显微镜”来看待弱势群体的需要,结果可能就会令人惊讶。有歌曲唱道:“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看待弱势群体的需要不能凭主观臆想,你知道的消防知识,别人并不一定懂。相比较而言,弱势群体在经济上的困难显而易见,也是政府、社会救济的重点对象,而信息、知识方面的匮乏,关注的人就要少了,即便是提供帮助,也大多集中在帮助弱势群体脱贫上。南湖区想着把消防知识送上门,显得有点与众不同。但想想过去火灾事故留下的教训,看看“三老”场所诸多的隐患和居民对消防知识的淡漠,消防手机报的出现就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及时雨了。
远离火灾,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时才想起消防安全。扶危济困,也不能坐等困难群众已经身陷困境,并且在求救时才出手。摆脱被动应付的思想,增强主动意识,才能及早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政府相关部门不能满足于打开机关的门,然后让群众有渠道来诉说,还要多上门,上群众的门,主动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担心什么、期盼什么。
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默的声音”。弱势群众的诉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的话语并非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也不是所有的诉求都会得到聆听的机会。主动出击,倾听他们那或明确,或细微,甚至“沉默的声音”,方才彰显政府的责任意识、执政者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