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结石宝宝”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以当时官方处理的雷厉风行来看,人们相信公正透明的赔偿应该也在雷厉风行之列。不过事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近日此事再次引发热议,而负责此事善后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6月7日,中乳协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首次回应了公众对于三聚氰胺事件医疗赔偿基金的相关质疑,中乳协表示迄今已有27万名患儿的家长领取了赔偿金,但对于诸多关键问题,中乳协并没有给出清晰账目。
三聚氰胺事件约涉及30万名儿童,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还有3万患儿没有得到赔偿,而27万名患儿家长领取的一次性赔偿金,是否遵照卫生部统一规定的赔付标准,死亡赔偿、重症赔偿、普通症状赔偿分别有多少患儿,赔偿金是否如数发放,总额又领走了多少……对于这些关键问题,中乳协并未给出答案。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有关责任企业筹集了总额11.1亿元的赔偿金,按照当年的规定,对于确诊患儿的赔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承担患儿急性治疗费用,二是给予患儿一次性赔偿金,三是建立患儿医疗赔偿基金。而现在的情况是,从此前的理赔清单到今后的医疗赔偿基金的管理,在公众眼中都成了糊涂账。而央视报道称,最近有记者前往调查询问基金的运作情况,还被中乳协负责人“婉拒”,说这是“国家机密”,不宜对外报道。
这种赤裸裸的拒绝监督的做法,让人更加生疑:此前支付的9亿元赔偿是否完全符合规定?剩下的2亿元为何迟迟不发?仍未获赔的3万名患儿究竟因何受阻?而最让人费解的是这个本该处于公众视线中的理赔过程,怎么就成了“国家机密”?连政府都在力推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一个行业协会哪有那么多“国家机密”?这种妄图以“国家机密”将舆论监督拒于千里的做法,早就为民众所鄙视,只会加剧自身公信力的流失。
早在两年多前乳业危机大爆发时,公共舆论就在呼唤行业协会的自净功能以及整个乳业刮骨疗毒的勇气,唯有如此才能挽救信任危机,重塑自身公信。但是,作为承担此次乳业危机善后理赔重任的行业协会,中乳协竟然至今没能完成当初承诺的理赔服务,而且还不愿或不敢拿出一本明白账摊在公众面前,接受社会舆论的检视。
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不能成为一个“谜基金”,相关理赔工作不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工资发放,也不是哪个一般公益基金的日常运作,它是在为这个行业当初的失范和失德埋单,说得重一点,这是一种赎罪行为,是一种自我救赎。所以中乳协如今的表现,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而是公共责任担当和赎罪诚意的映射。
不难想象,那些被毒奶粉伤害过的患儿家庭,在苦盼两年多后仍索赔无果,这种无言的苦痛是多么残酷。即使是将心比心,中乳协也应当做得更好一些。可以说,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渐成“谜基金”以及中乳协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再次触发了人们尘封已久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