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节约成本200万元左右……南湖构筑全省行政成本最低投资区
2010年3月8日 08:14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获悉,南湖区在全市2009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蝉联一等奖。而让外界折服的是,10年前重新按实运作后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嘉兴倒数第一的南湖区,以锐不可当的增长势头呈现连续赶超之势,体现了强劲的区域发展活力。
探究南湖区发展的活力之源,从上海来南湖区投资办厂的陈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这里有精干高效的服务团队。”南湖区从2000年按实运作以来,秉持“小政府、大服务”的机构设置理念,提前实施“大部门制”。如区教文体局就涵盖了教育、文化和体育3条线。陈先生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好处是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成本。”
这是南湖区有关部门给出的一组数据:2001年区级机关行政编制为240名,事业编制总数为4523名;2009年区级机关行政编制为377名,事业编制总数为4717名。从2001年到2009年,南湖区区级机关的行政编制增加了137名,事业编制增加了194名。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8.07亿元,是2001年的2.9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6亿元,是2001年的8倍。
每一元财政收入有多少人在干、每产出一元GDP需要花多少行政费用是量化区域行政成本的两大重要指标。数据显示,过去10年,南湖区公务人员服务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产出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但每一元GDP的行政成本大幅度下降。
“按照核定编制人员数量,南湖区每名公务员平均要服务1300名常住居民和22家企业,人均服务占比之高应该属全市第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计凤才告诉记者。人少,但管理和服务工作一点也不少。如何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提高效能,成为摆在全区公务员面前的课题。去年初以来,南湖区委、区政府以打造全省行政成本最低的投资区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推行公车改革,打造务实、精干、高效、创新的高素质行政团队。
机制的创新为部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去年,南湖区在全省首创“六六群众工作制”,全区干部广泛开展“认亲家、联农户、走百家”活动,他们走村串户倾听民意,做到发展理念与民情对接,最大限度提高执行力。南湖区在全市率先形成的“两代表一委员”接访长效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减少了改革举措在执行中的摩擦力。“项目审批代办制”、“部门联审制”等创新举措的推行,为在南湖区投资创业的经营主体开辟了高效的办事路径。在南湖区,每个部门都有自省自查机制,不断查找薄弱环节,并不断加以完善提升。
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和公费出国(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但关乎行政成本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2009年,南湖区率先推行“三公”改革,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镇、街道与部门公务接待费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政策。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南湖区公务接待费用总额比2008年下降近15%;区各部门公款出国(境)费用总额同比下降30%。全区自2009年7月实施公车改革以来,静态节约成本400万元左右,动态节约成本200万元左右;公车拍卖回收900余万元;公务交通费(包括过桥、过路费等)节约400万元左右。而与行政成本降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南湖区用于十大民生工程的支出比2008年增加近20%,其中教育支出同比增加19%,科技支出同比增加50%,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30%,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加32%……打造全省行政成本最低投资区,南湖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郑炜君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