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嘉兴吸引了大批新居民来此务工、定居,人多了,矛盾的产生也在所难免。遇到矛盾纠纷的一方是新居民时,在调解过程中保证“一碗水端平”,促进新老居民和谐共处,是秀洲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始终秉持的理念。
近日,在人民调解员的努力下,两起涉及新居民的纠纷被成功化解,当事的新居民都对调解结果竖起了大拇指。
“我没吃半点亏”
“我要好好感谢一下王师傅!”近日,家住新塍镇的四川籍新居民张某带着一面锦旗,来到新塍司法所,连连感谢调解员王利忠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地帮自己调解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而且没让自己“吃亏”。
不久前,张某与本地人王某之间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经过交警的处理后,双方为赔偿金额争执不休,因此申请到新塍镇人民调委会调解,受理调解的正是人民调解员王利忠。
然而和大多数遇到“和本地人发生纠纷”的新居民一样,一开始张某对于同为“本地人”王利忠并不那么信任。因为听不太懂调解员与王某之间用方言交谈的内容,张某甚至多次质疑调解员有心偏袒本地人。
“要把他的心结打开,不然即使这一次调解成功了,矛盾隐患还是存在。”带着这样的想法,王利忠把案情放在一边,做起了张某的思想工作。
“小张,你知道什么是人民调解吗?”从解释工作开始,王利忠一点一点地打消张某的顾虑,“虽然你不会嘉兴话,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让你们在权益保障方面吃半点亏。同样,我们对大家的法制素养的要求也都是一样的。法律法规和事故情况大家一起分析,弄清楚了,对你自己也有好处。”
将信将疑的张某开始认真听王利忠分析事故的具体情况和责任归属,很快张某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双方握手言和时,张某十分肯定调解员的工作,连连表示“自己没有吃半点亏”。
调解工作的“秘密武器”
在新居民人口高度聚集的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工作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武器”——善用“三乡三情”调解法的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委员会,多年来,调委会里的两位专职调解员已经帮助当地新居民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起。
认识新居民调解员伍梅菊的人,都习惯叫她一声“伍大姐”,不少从云贵川来洪合镇务工的新居民都在她的乡音调解中,解开了心结。而不少本地居民也表示“伍大姐调解,我们很信任”。
日前,一位来自贵州的新居民李某因为送货途中受伤的问题,与工厂老板发生了纠纷。然而任凭伍梅菊如何解释,李某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应承担主要责任。“他以为我也是本地人,因此偏袒老板一方。”伍梅菊感觉到了李某的不信任,于是转变了策略,说起了家乡话。
听到熟悉的乡音,李某惊讶之余,对伍梅菊多了一分信任,原本十分激动的情绪慢慢地平复了下来,对于伍梅菊说的话,李某也不再排斥。短短一个上午,这起纠纷就被化解了。
除了在调解工作中一视同仁,秀洲区法宣办联合区新居民事务局,积极组织开展新居民普法活动,结合各乡镇的活动,邀请律师到新居民学校上课,组织道德讲堂开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区组织新居民参与相关讲座、培训5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26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