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一个词汇在浙江制造业界迅速走红,那就是“机器换人”。年初,省长李强正式提出全省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四换工程”,“机器换人”囊括其中。
早谋划、早启动,经过一年推广,放眼嘉兴,“机器换人”已悄然成为众多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时我市在推广“机器换人”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10月,全省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现场会选在海宁召开,会上副省长毛光烈对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企业技改投入;成立“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政府出政策、造氛围,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引导和支持,这就是推进“机器换人”的“嘉兴模式”。
重点项目为抓手
福莱特光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购入50台机械手设备,将原来光伏玻璃生产线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200名工人替换下来;富鼎电子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机械手及其他自动化设备368套,减少用工344个;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730万元,形成年产3000台数控绕线机能力……
这些都是今年我市推进“机器换人”中的典型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机器换人”,今年我市提出了“机器换人”“1718”工程,即力争三年内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0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总投资800亿元。其中,2013年市“机器换人”重点专项项目共69项,计划总投资96.9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产值234亿元,新增利润36.8亿元,减少用工6000多人。
嘉兴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发展处处长阮虎祥介绍说,目前69个项目总体实施顺利,大部分项目可以在年内完成。“总体上嘉兴市工业企业对实施‘机器换人’有着较高的积极性。特别是部分典型企业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取得明显成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得知,有超过82%的企业对‘机器换人’的需求选择了‘需要’。”
阮虎祥还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中,我市还着力鼓励企业以关键环节“机器换人”为重点,包括劳动密集型环节、安全生产矛盾特殊环节、“脏、累、苦”环节等,从而达到既减少用工,又减少安全事故和劳动强度的目的,同时实现“四减二提高”。
专业团队为助力
实施“机器换人”不是一件易事。无论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适合自身的设备,还是根据自己的工艺和生产线量身“发明”一种设备,对许多企业来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市的工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占比大,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这些企业的‘机器换人’需求尤为迫切,但同时这些中小企业自身实施‘机器换人’的能力又较弱,嘉兴本地也缺少专业的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阮虎祥告诉记者,所以在推进“机器换人”的进程中,打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机器换人”推广服务中心。中心主任周振峰告诉记者,中心成立后一直致力于联合与“机器换人”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制作、工程安装等方面的机构与专家,为不具备自己实施“机器换人”能力的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目前,在推广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上,已经集聚了17家市内外“机器换人”机构,包括在线产品检测机构、专机开发制造企业、设备引进代理商、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企业、立体仓库供应商等。今年,该中心已为企业提供“机器换人”诊断、分析与方案设计近30项,培育示范样板项目7项。
记者了解到,在推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2014年,我市还将成立市级和县(市、区)级行业专家指导组15个,深入企业,手把手帮助有需要的企业完成“机器换人”。
政府支持为后盾
推进创新转型,经济主体是一方面,政府更是重要推手。
为了进一步营造“机器换人”的氛围,我市经信部门不仅积极组织纺织、服装、五金机械等行业内的专项现场会,更在全市层面以现场推进会的形式,总结阶段性经验,让各县(市、区)晒成绩、找差距,进一步形成推进工作的氛围。
今年10月,我市还专门制定下发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开展“机器换人”的目标和路径。
我市积极出台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换”。据介绍,我市规定了市级工业发展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向“机器换人”项目倾斜,同时还通过充分用好税收抵扣和加速折旧等一系列支持企业“机器换人”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衔接等多个途径,着力推动全市企业实行“机器换人”。
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企业“机器换人”的典型经验,从而激发广大企业“机器换人”的热情。如嘉善县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将企业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和生产线场景编制成《“机器换人”典型案例》,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秀洲区积极发掘“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提炼出雅莹服装、生辉照明等典型案例,汇编《企业转型升级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