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一个嵌入2013年嘉兴城市建设的关键词。
自3月初掀起治理大幕,如何治、从哪里开始、治成什么样等种种问题被摆在了嘉兴“治堵”的进程表上。
道路改造、交通疏导、清退残疾车……路口通行能力提升、非机动车守法率提高、残疾车乱象不再……9个月后,我们清楚地看到从科学规划到道路建设,从交通设施完善到综合整治管理,一项项措施落实到位、一个个变化日新月异。
城市“治堵”的嘉兴样本应运而生。
【镜头回放】
昔日的禾兴路是市民罗先生的痛。罗先生的家在南杨社区的大地公寓,每天只要在市社保局门口坐上93路公交车,过5站,就能到位于环城北路的单位。但就是这5站路的距离,令他心里发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混在一起,有的要掉头,有的要左转,有的突然插进来,还有违停在路上的。早晚高峰,堵得特别严重。”罗先生说,“最恼火的一次,我下班回家,社保局的公交站台都近在眼前了,但公交车前面被无序的车堵死了,就是没办法开到前面靠站。”
根据市交警支队3月7日的道路交通守法率统计显示,禾兴路上的情况并不乐观。其中,环城南路禾兴路路口在平峰时段,非机动车最低的守法率只有23%。
【现场直击】
昨天,记者来到中山东路禾兴南路路口发现,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已经变成了双向四车道,道路中间也设立了隔离护栏。汽车规范地行驶在机动车道上,自行车、电动车在新修整的非机动车道上前行,来往车辆各行其道,原先混合行驶的局面已经不见。
路口四角的人行道上,多了一处红色的“行人等候区”。斑马线旁边新的非机动车道上,除了设有防止汽车随意上行的警示桩和水泥墩,路口和地面都印有自行车图案的标志。
记者沿着禾兴南路由北向南一路行驶,发现整条道路的畅通程度有了明显改善,因为设了隔离栏和禁令标志,没有车辆随意掉头、转弯,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的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像这样的道路,今年,我市已经新建改造了28条,共计20公里;打通断头路6条,改善影响通行的拥堵点6个。道路优化的同时,交通秩序也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第一批治堵重点道路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在80%以上。
【变化感言】
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建设中队中队长童海荣:禾兴路经过更新后,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又增加了非机动车道。这样保证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通行互不干扰,也保证了路口的安全,实现了通行路权的分离。
60岁的交通劝导员廖元祥:路比以前好了,特别是画了这些线和标志以后,大家一看就能明白,都有自己的专用路可以走,没人抢着挤着,不用再混行了。现在大部分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都有这个意识,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越来越少了。
江西籍新居民段阳英:今年嘉兴的好几条路都经过了改造,不仅是禾兴路,像城南路原来是一条左转、两条直行、一条右转,现在是两条左转、三条直行、一条右转,交通压力明显小了。
【镜头回放】
乱停、乱放、超速、闯红灯、无证驾驶……谈起残疾车的运营乱象,在嘉兴火车站附近开了七八年杂货店的李阿姨深有体会:“这种车子开起来摇摇晃晃,声音也很大,安全性能比较差。而且我们这一带,每天总是有二三十辆车聚在一起,要么堵在进出火车站的两个口子上,要么停在公交站台旁边,让公交车不好停。这里每天进进出出的人流、车流本来就大,加上残疾车这么一搅,经常阻塞交通。”
【现场直击】
再次走入火车站广场,依旧人潮涌动。拉着行李箱、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送人、接人的车辆……但在人声鼎沸的环境里,广场秩序井然。残疾车横行的乱象已不再出现,拉客、喊客的违规经营者也难觅踪影。广场上,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各自在指定位置整齐停放。
上车的乘客,没有被拥堵在进入火车站的路口;出站的乘客,也不需要排长时间的队伍即可乘上出租车或者公交车。公交车指示牌上,还实时显示着各路公交车距离该站点的路程。
自5月我市启动残疾车整治行动以来,市本级316辆有编号的残疾车逐一签约退运。整治月余,“残的”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变化感言】
解放派出所虹桥警e家民警吴轶佳:我们警务室是4月进驻火车站的,当时一到这里就感觉特别乱。特别是公交车一靠站,停在站台旁边的残疾车主就冲上来抢生意。有时候为了两三块钱吵起来,我们处理过好几起这样的纠纷。巡逻的时候,也要经常提醒他们靠边停。后来经过退运整治,火车站广场通畅、清爽了很多,纠纷少了、安全隐患也少了。
建设街道百福弄社区居民朱秋萍:我是重度二级肢体残疾,我老公是三级肢体残疾。我们以前都是开残疾车的,每天早出晚归,其实对安全完全没底,而且也知道这工作不稳定。退运以后,我们家不仅拿到了政府的补贴,还在街道的帮助下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养老金什么的缴纳也有了着落。我们终于卸下了身上的包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