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岁末年初,又见各级干部期末“交卷”。相对于一些地方的关门总结,近日我市海宁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将政府部门的“期末考”搬到了镜头前。
曾几何时,部门成绩考核也好,官员业绩考核也罢,无非是上级测评加同事测评,群众偶有参与也大多走过场。由此衍生出的是“只唯上、不顾下”的官场逻辑。君不见,不少地方的年终总结,多见上级喜闻的政绩,少见百姓关心的民生。长此以往,滋生的是庸政、懒政和惰政,而公众监督与民意标尺的缺席,更增加了腐败的风险。
把权力关进笼子,先要把权利放出笼子。电视问政与之前的网络问政、微博问政一样,追求的不是轰动的眼球效应,而是对公众权利的释放——权力来自人民,就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让人民来打分。这首先需要政府有公开的勇气和诚意。此次海宁通过电视直播广开问政之门,就是一种政务公开的创新之举。至少政府部门不能再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而要把群众的感受、公众的认可作为检验标准。同时,这种问政又不止于简单的政务公开:一方面它畅通了百姓的诉求渠道,领导现场“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另一方面,众目睽睽之下的问政,提升了老百姓说话的分量,也扩大了责成问题解决的力度,避免开空头支票。
创新监督才能改进作风、刷新政风。电视问政,公开的不只是问题,还有政府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决心。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不是让某个官员脸上挂不住,而是让政府的工作更阳光、更公开,从而推动政府职能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循此思路,电视问政之后,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种民意渠道?如何让民意在政绩考核、干部升迁方面取得更大权重?这些同样决定着权为民所用能否落到实处,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