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感知政府信息公开难如人意,但到底有多难?社科院法学所的一份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有八大问题阻塞了公众获知政府信息的通道。分析这八大问题发现,在公众与所需政府信息之间,还有一道隐形的“天堑”。
或拖沓、或随意、或不便、或间断、或不详、或混淆、或推托、或多变,八大问题哪一个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古人称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今人白话为“不想做”。但在“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大势推动下,完全不公开则又犯忌,于是便出现了这八大问题。其“内功心法”一言以蔽之就是“消极怠工”。
如果说,技术条件有限、工作人手不够、工作水平不高等是有形天堑的话,那么“消极怠工”便是隐形的天堑。有形天堑可以很快填平以通达,隐形天堑却永远不可逾越,因为“你永远无法唤醒装睡的人”。什么好的理念、政策、制度,染上了它,便永远无法抵达现实的终点。哪怕就在咫尺,也变得遥不可及。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是如此,在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实上,隐形天堑产生的病因,乃在于利益考量。于自己有利的,保质保量执行之。于自己无利的,消极怠工之。于自己有害的,千方百计抵制之。
公开政府信息,能给具体政府部门带来什么利益?当然不会有。这就从源头上失去了其公开的积极性。而那些公众申请公开的信息,往往被“信息不存在”“影响社会稳定”“涉及国家秘密”等语焉不详、牵强附会的理由拒之门外,原因就在于它们涉及政府部门自身利益,怕公开了至少会给自己带来疲于应对的麻烦。
面对消极怠工,百姓往往“没脾气”,但同时也会失去一点对政府的信任。一次两次、一人两人,在一地两地,得不到自己最需要、最想知道的政府信息,也不打紧。但次数多了、人数多了、地方多了,问题就出来了,政府信息公开就整体上失信于民了。公信力是政府最重要的行政源泉,如果不是不断蓄水,反因政府信息公开不如意等等而不断放水,这种损失就很严重。对于政府来说,又岂能放任公信力在信息公开这一领域流失?
公信力是政府最重要的行政源泉,如果不是不断蓄水,反因政府信息公开不如意等等而不断放水,这种损失就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