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嘉善县罗星街道和合新区的何顺容等10户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领到了街道发放的一张300分值的“超市爱心卡”。凭着这张“超市爱心卡”,他们可以每年一次性或分期到当地“爱心超市”挑选所需生活用品。据了解,作为全市第一家针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罗星街道“爱心超市”成立以来,已累计向36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发放了“超市爱心卡”。
慰问年年有,集中在过节。传统的慰问救助模式尽管过程轰轰烈烈,却存在不少弊端,因而招致一些公众的诟病,有人说是作秀,有人说“年终送温暖”虽好,却只能温暖一时,困难群众需要的是“常年送温暖”。更重要的是,由于前期准备不够深入细致,捐助物品过于单一集中,致使捐助物品与受赠对象实际需求之间常常存在出入。“有些贫困户家中甚至出现棉被、床褥堆积的情况,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罗星街道计生办主任黄丽英说。
从此意义上讲,罗星街道成立计生“爱心超市”,无疑是对传统生育关怀运作模式的一次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进一步拓展了计划生育零距离服务的范围,使之由过去被动的“我捐你受”转变为互动的“按需捐助”,并把“时段性”救助改变为“经常性”捐助。可以说,“爱心超市”模式不仅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自愿捐助者开辟了奉献爱心的渠道,有利于整合全社会的慈善资源,从而实现扶贫帮困的经常化、人性化和社会化。
常言道:“瓜子不饱暖人心。”一张300分值的“超市爱心卡”,之所以能够温暖计生贫困家庭的心,不在于钱物多少,也不在于是否集中在年关,而在于蕴含其中的那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真心实意以及满足他们现实需求的物质实惠。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心贴心”、以群众实际需求作为衡量工作“唯一标准”的模式仍不普遍。一些部门工作流于形式,为做事而做事,以致许多做法看上去很美,一旦落到基层,群众却并不满意。这其中的问题在于事情没有做到群众心里去。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爱心怎么献、工作如何开展却大有学问。献得不得法,不仅爱心善款容易被浪费,受捐者也会抱怨自己“被慈善”。一句话,“按需分配”的爱心才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