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别用“住房财政”替代“土地财政” 未来房产税将会向全国推行

2011年12月9日 08:20 [ ] [打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最近财政部领导表达了总结房产税试点经验和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个很明确的政策信号,房产税进一步推进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年底将讨论和决定扩大试点的方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安体富认为,未来房产税将会向全国推行,并扩大征税范围。

  所谓“试点”就是试试看,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只有试点成功才能推广,这是基本原则和常识。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不足一年,成败尚无定论,甚至缺少科学评估,仅仅是财政部领导表达了意见,还没来得及讨论,进一步推进房产税的大方面竟然已经“明确”和“决定”了,让人匪夷所思。税收是国家大事,涉及民众切身利益,岂能只由财政部说了算,甚至由一两个部门领导拍板,且不说“税收法定”,至少得征求一下民众的意见,有关方面热衷于替民做主,习惯成自然了。

  房产税为何而征?有人描绘得很美妙:既可抑制房价,又可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种想法很天真、很烂漫。事实上,房产税的真面目已经显露:限购令之下,房价步入下跌通道,若为抑制房价,继续限购好了,何必要以房产税取代限购令?原因恐怕是,对于地方政府,限购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房产税才是真金白银,房价下跌不足为喜,增加收入才至关重要。换言之,房价下跌致使土地出让金缩水,这个亏空得由房产税填补,以期无论房价涨与跌,地方政府均能“旱涝保收”——房产税究竟是为抑制房价还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诸君应该能够看清楚了。

  对于房产税能不能抑制房价,公说婆说,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如果房产税推行至全国并将普通住宅纳入征税范围,势必加重民众的住房负担。房价好不容易降一点,买房可以省些钱,可是接下来,人们每年都要为房子缴税,几十年的税款支出可能远多于买房时省的钱,如此,人们还是买不起房或住不起房,“住房难”问题依旧。而回过头来看,政府费心费力地调控楼市,难道不是为了解决民众的“住房难”吗?房价刚下降就要推进房产税,民众还没从高房价中透过气来,又要背负房产税的重压。

  当然,楼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让中国经济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其重点是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若楼市按照目前态势回归理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许能够摆脱——土地拍不出高价,没法依赖呀!可是,推进房产税,让地方财政靠房产税过日子,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依赖!靠卖地过日子叫“土地财政”,靠征收房产税过日子就可叫做“住房财政”了,两者都是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换汤不换药,区别只在于一个依赖土地出让金,一个依赖房产税。地方政府不从这种依赖中走出来,中国经济要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几乎是不可能的。

  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政府舍得放弃一些既得利益,不能总想着“旱涝保收”。我国财政收入高居世界第二,民众也没有享受到多么优厚的社会福利,政府的钱却仍然不够花,还要开辟稳定的新税源,并且是在人们已经负担不起的房子上动脑筋,这是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如果是铺张浪费造成的,就要厉行节约;如果是中央与地方分税不合理造成的,就应对分税制进行改革完善。无论如何,在减税、减费已是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房产税未免不合时宜。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晏扬(嘉兴)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异地高考”与户籍壁垒:“异地高考”不应为户籍壁垒所羁绊
·追根溯源给餐桌多一分安全 对于众多“马大嫂”而言是值得期待的
·“美国例外论”错觉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宣扬“美国例外论”
·治理欠薪,事先预防比事后追讨更重要 各地需切实为农民工着想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