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11月7日发表长篇报道《“异地高考”等待破冰》,对“异地高考”面临的困局进行全方位扫描:众多随迁子女面临高考困局,户籍家长与非户籍家长之争,户籍壁垒成为“拦路虎”,青海试水“异地高考”,湖北“异地高考”方案夭折……推行“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甚至早已听到楼梯响,但就是不见人下来。
很多人都将户籍壁垒视作推行“异地高考”的最大阻碍,但我赞同一些论者所言,“异地高考”其实可以绕过户籍壁垒“单兵突进”:根据某地外来考生的报考人数,增加相应比例的招生名额,避免外来考生挤占户籍考生的利益,这种“帕累托改进”就有望化解户籍人口对“异地高考”的抵触情绪。所以,推行“异地高考”未必非得以户籍改革为前提,户籍壁垒不应该成为“异地高考”难产的理由甚至借口。
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户籍壁垒与推行“异地高考”的关系。户籍壁垒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政策或规定,而是由很多个政策规定叠加而成。不妨回顾一下:在计划经济年代,每个人都被“钉”死在户籍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几乎无法生存;改革开放后,一些人陆续外出打工,开始时“异地求职”相当困难,很多单位都将“本地户口”作为招人条件,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这条规定逐渐消失,“异地求职”成为平常之事——原来,推行“异地求职”并不需要打破户籍壁垒,只需取消一条规定即可。人们外出打工,难免要带上孩子,“异地求学”曾遭遇难题,看上去又是户籍壁垒惹的祸,后来,国家规定各地需将外来人员子女纳入本地教育规则,他们大多可以在流入地上学了——原来,“异地求学”是可以绕过户籍壁垒“单兵突进”的。还有外来人口参加当地选举,以前是不行的,现在有些地方试行“异地选举”,效果不错,它无须以打破户籍壁垒为前提,户籍人口也没有觉得外来人口侵占了自己的选举权。
“异地求职”、“异地求学”、“异地选举”,这些改革都可以绕过户籍壁垒“单兵突进”,“异地高考”想必也没什么不可以,它也许只是欠缺一条规定(高考报名以考生学籍为准),同时废除一条规定(高考报名不再以考生户籍为准)。
说是绕过户籍壁垒“单兵突进”,其实,这些“突进”何尝不是对户籍壁垒的强烈冲击和销蚀。当组成户籍壁垒的政策规定一个个被取消,原本坚硬的壁垒,今天被扒下一个石块,明天被扒下一块砖头,这样下去,户籍壁垒还能剩下什么呢?当什么都不剩下,它也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推行“异地高考”本身就是打破户籍壁垒之举,本身就是户籍改革的一部分。以此观之,我们显然不能坐等户籍壁垒消失之后再推行“异地高考”,推行“异地高考”也不应为户籍壁垒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