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桐乡市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名单公布,洲泉镇坝桥村等3个村成为政策调整后的首批科技示范村。为更好地将侧重点瞄准优势特色产业,今年桐乡市在科技示范村认定中要求各地申报的科技项目必须与本村优势特色产业挂钩,以科技项目带动示范村建设。
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成熟后再行推广,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国农村面积广、差别大、发展不平衡,各地从实际出发、从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示范点、建设示范村,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然而,在一些地方,示范村往往靠近县城或乡镇,基础条件好,历史上就是先进典型,抓示范容易出成绩,领导下村、上级检查、外人参观也方便。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还集中资金把本来就发展得很好的村建成“村中城”、“别墅村”。这样的示范村,别的村庄只能看、没法学,不像是为了推广,倒像是为了检查评比,是给上级看的。
如此错位的示范村建设,暴露出个别地方政府宁愿为先进村锦上添花,也不愿为多数村雪中送炭的政绩焦虑。大手笔投入的示范村,只是给领导看的,只要上级满意,一俊遮百丑,一切皆大欢喜。长此以往,原本的民生工程反倒失去了民心。
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但绝不能在功利思想或急躁情绪主导下为示范而示范。何况,广大人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只有真正利民惠民的示范村,才能吸引他们真心实意去学习和效仿,发挥出应有的示范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为示范村建设适当纠偏还是有必要的。
今年初,桐乡对市级科技示范村的认定政策进行了调整,去掉部分定量指标,要求申报的科技项目必须和本村优势特色产业挂钩,并在认定的同时一次性拨放扶持资金8万元,以加大对行政村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这种调整体现出新农村建设应有的民生指向——示范村建设应结合地方实际开展,以推广为目的试点,而不是为了检查评比集中花钱搞“样板”。
我们希望在更多领域看到这样的调整,让新农村建设多点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少些华而不实的“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