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则消息:某地某校一名教师,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收到不少学生送的月饼票。如当面退还,剥了学生的面子,大家都感到尴尬;如收下,有损师德。在纠结之余,他想了一个两全之策,给送月饼票的学生每人买了一本字典,在扉页上写上勉励之言,并把月饼票夹在其中,然后送给那些学生。这个故事令人感动,也给学生及家长、老师及学校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让教师节保持崇高和纯洁?
设立教师节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让广大教师励志明责,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想当初,很多学生每逢教师节到来之时,自己制作一个贺卡,写上美好的祝愿,情真意切地送给老师,师生之间共同感受到教师节的崇高和纯洁,因为大家都不存功利之心和交换之意。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正之风侵蚀了神圣的校园,教师节也沾上了不太纯洁的气味。先是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被商店里出售的精美贺卡所取代,继而是鲜花水果、糕点美食,再之后是请客吃饭,直至今天送购物券、代价券等等。在这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的“礼教”背后,不排除对老师辛勤劳动的一份心意,但更不能排除对老师或明或暗的种种求托;或希望对幼儿在生活上有更多关照,或要求当个学生干部,或请求年终的评语多加美言,或拜托推荐参加各种才艺表演和竞赛活动……总之,凡能让自己的孩子赢在“第一起跑线上”的五花八门诉求都会在老师“笑纳”礼品之后提出来。
送礼成了教师节里的一碟怪味豆,也使教师和学生家长双方感到很纠结。对绝大部分教师而言,他们既不想吃请,也不想收礼。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他们不想丢弃师道尊严,也不想违心缺德做有失公正的事。对家长而言,心甘情愿想送礼的是少数,多数是出于从众,唯恐自己不送今后孩子吃亏。所以,教师节送礼绝不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是双方都感到挺有压力、挺纠结的双刃剑。但一旦形成了风气,要想出淤泥而不染也并非易事。
所以,要使教师节不受污染,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舆论必须先行,对送礼现象要予以鞭挞,造成送礼无理、受礼有愧的社会气氛。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要明令禁止教师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品,一经发现,公开曝光,并与评职称、提工资、年终奖金、评比先进挂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和家长相信,送礼的并没有得到特殊照顾,不送的也获得一视同仁的待遇。如此,教师节就可恢复和保持原本应有的崇高和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