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7月10日,身陷“窃听丑闻”的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结束了其百年历史。《世界新闻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即有其自身因素,如曲意逢迎读者的窥私口味,更多的是因为西方传媒乃至政府所推崇的“新闻自由”。然而,此事暴露出的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无疑是一种伪自由。
作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日小报,《世界新闻报》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窥私。政界名人、文体明星,甚至是皇家成员,无不在其窥探之列。“老虎”伍兹的性丑闻、“飞鱼”菲尔普斯吸食大麻的照片、拳王哈顿吸毒视频、台球名将希金斯的赌球丑闻……这些轰动一时的新闻,都是率先经《世界新闻报》披露的。《世界新闻报》前记者肖恩·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报常常鼓励记者以窃听方式寻找信息,因为通过窃听能获得准确消息。然而,窥私不仅是为了迎合读者,更是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正是因为资本对利润的贪婪角逐,注定了《世界新闻报》必然走向关门的结局。
《世界新闻报》的没落,更与西方媒体乃至政府所推行的“新闻自由”有巨大干系。按照西方传统观点,媒体号称是独立于政府的“第四权力”,是客观、公正、独立的象征。然而,《世界新闻报》的发展历程,让人看到这种宣言是多么地虚伪。作为默多克集团旗下的重要品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默多克传媒帝国都在英国政坛扮演着重要角色。
默多克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买下《太阳报》以后,公开支持保守党,这种支持贯穿撒切尔竞选至当选到任期结束。早在80年代,默多克因为在舆论上支持撒切尔夫人而在英国垄断了三分之一的报业。1997年,默多克又开始转向支持工党,影响了布莱尔其后10年的从政。2010年选举期间,默多克转而支持保守党的卡梅伦,卡梅伦又随之当选。由此可见,所谓的“新闻自由”在英国表现为政治家对默多克的畏惧和讨好,而默多克获得的是政府监管的松懈以及通过与政府的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种情况不仅在英国,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当资本的逐利性与权力的寻租效应相结合时,所谓的“新闻自由”被彻底击碎,随之而来的,只能是媒体毫无顾及地践踏伦理底线与法律禁区。
值得一提的是,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一起针对普通人的窃听事件,而在此之前,窃听行为在英国各类媒体中普遍存在。但由于以往只是针对名人,与公众并无太大干系,因此公众对其放任不管且乐得坐享其成,等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这种报道手段与理念已经根植入西方媒体的骨髓。因此,“窃听门”所带来的,或许只是西方公众对媒体行为的一时关注,并不会从根本上重塑西方媒体的行事理念,所谓的“新闻自由”,仍将是描绘中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