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趣事,在司机的座位后面挂着一本意见簿,随手翻了一下,没有看到任何留言,准备写点东西,却发现挂笔的绳子还在,笔已找不到。这意见簿想必是公交公司为了方便乘客监督乘车服务而设的,却无任何说明,且找不着笔,不免让人感觉这种设置多此一举,形同虚设。和公交车上这件事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不缺监督的热情,缺的是科学的监督和监督的科学性。
最近,平湖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是来自该市各镇(街道)106个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据了解,培训主要包括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为便于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履职能力而设置的。如果说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好比是挂了一本意见簿的话,那么这种培训可以看成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提供了一支笔。村务监督的意义不言自明,但要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显然不能凭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一腔热情和胆识,只有全面清楚地知晓监督的内容和流程,才能让监督不流于形式,通俗点说,就是专业的人才能做成专业的事。
社会在进步,如今的监督不仅讲究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最重要的是监督见实效。比方说,我市环保有民间的环保监督组织,市场上有价格、质量等各种监督员,他们的作用在于通过汇集多方智慧和视角,让一些程序上的事情更加规范和科学,伴之而生的是另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些职位和机构建立起来了,看上去很美丽,却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有诚意的举措最终让人感觉到诚意不足,人们戏谑地称之为“鸡肋”,食之无味吧,弃之又感到可惜。平湖的这种培训班,实际上费力并不大,但能将诚意往前推进一步,让村务监督委员会更加专业,更加内行,显示了有关方面十足的诚意,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想必会因此更加顺畅,监督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使是村一级的腐败,现在也是花样百出,魔高一尺,道必须高一丈。
村务监督需要热情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需要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有胆还得有识,这才是做好村务监督工作的保障。反过来说,有关各方在设计新的监督制度时,还得考虑监督者充分履职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