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公布2011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526.03亿元,增长31.2%。其中,个人所得税收入3554.78亿元,同比增加929亿元,增长35.4%。
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31.2%,GDP增长9.6%,前者是后者的3.25倍;上半年个税收入增长35.4%,居民收入增长7.6%,前者是后者的4.66倍。事实上,财政收入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长,个税收入增长远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增长,已经俨然成为一种惯例。与此同时,公众对于我国税负水平较高的质疑,也因此上升为一种普遍忧虑。虽然每次公众质疑财政收入增长远高于GDP,总有专家出来解释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今年大概也不会例外,但是,此类解释的说服力无疑是越来越低了。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除了特殊增收因素和政策性增收因素,主要原因还有两个:其一当然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GDP增长了,国家税收没有理由不增长;其二则是价格上涨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CPI同比上涨5.4%,PPI同比上涨7%,相关税收必然随之增长。换言之,通货膨胀虽然对于民众而言肯定是物价高企的大坏事,但对于财政增收而言却可能是有益的因素,这和房价越高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得越多,完全是一个道理。
在前一个方面,财政收入猛增让我们看到,相比民众收入,政府财政才是GDP持续增长的最大受益者,收入增幅远在普通民众之上。财政收入增长不仅把GDP丢下很远,把国民收入更是丢在了望尘莫及之位。给人的感觉是,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上,政府排第一,普通民众排倒数第一。虽然税收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政钱袋子日渐鼓胀并不必然导致民生福利日渐丰厚,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过度地“藏富于政府”,可能意味着纳税人购买同等水平公共服务所需支付的价格越高。
在后一个方面,我们看到的景象更为不妙:通货膨胀导致物价过快上涨,民众生活广受负面影响,但是政府财政收入反而因此得利了,于是在通胀背景下,政府愈富、民生愈艰成为客观事实。人们少不了要怀疑:既然政府反而能从通胀中获取更多税收,控制通胀会不会“投鼠忌器”?再者,个税收入增长幅度是居民收入增长的近五倍之多,如此矛盾的数据对比又说明什么?个税增长如此之快,倘若全赖加强征管之功,那么个税多寡就不是免征额问题而纯粹是征管问题,在调整个税免征额上就不该那样小气。
一边是物价上涨过快,另一边是税收增幅过大,在此涨声夹缝之中,则是挥之不去的民生焦虑。如果说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时,国家财政拿走的份额过多,没有“藏富于民”而是“藏富于政府”,本就不符合“让利与民”的时代旋律,那么,当国家财政成为整体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之后,公众至少有权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获取更高水平的公共福利。然而,大把花钱、铺张浪费之风仍在一些地方与部门大行其道,灰色腐败仍未彻底铲除,这些又成为民众更大的焦虑。别的不说,光是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都这般困难,有的部门甚至敷衍了事,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与民生福利日益丰厚之间,要怎样才能画上那个等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