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榜”,山东省则于日前作出规定,该省今年的高考成绩将不再发到各市,而是由省里统一掌握。同时,要求媒体不得报道各地各高中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不得炒作或变相炒作高考状元。不允许公开的高考信息一旦泄露将一查到底,追究并处分相关责任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高考成绩公开竟被有关方面视作应试教育盛行的“罪魁祸首”,先是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继而禁止高考成绩排名,现在山东省则连高考成绩也不公布了。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成绩公开,归咎于媒体对高考状元的报道,不客气地说,这是本末倒置甚至是掩耳盗铃,因为很显然,有应试教育盛行才有高考分数比拼,有高考状元存在才有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而且媒体报道并不等于“炒作”。在高考录取“唯分数论英雄”的背景下,不公布高考成绩,难道人们就对考分漠不关心了?考分就不是学生的“命根子”了?应试教育就会销声匿迹了?恐怕纯属想当然。
公布高考成绩是满足考生知情权的需要。高考不是跟自己比拼,而是跟别人比拼,一名考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后,当然还想知道自己的同学考得怎样,所在学校的升学率如何,有多少同学考入了重点。他们作为高考这场竞赛的参与者,有权知道“对手”的成绩以及整场竞赛的结果。考生的家长同样如此,其他民众也不例外,他们需要根据高考成绩、升学率等判断一所学校的优劣,判断高考的发展趋势,他们的知情权理应得到尊重和满足。
公布高考成绩是保证录取公正透明的需要,换言之就是满足公众监督权的需要。高考成绩不公布,人们无法比较考生的分数高低,这就有可能给违规录取、招生不公留下腾挪空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阴暗潮湿的角落难免滋生腐败,高考成绩由省里统一掌握,连市里都不了解,民众更是不知情,谁能保证绝对不会出现暗箱操作?至少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和怀疑。即便不公布高考成绩能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应试教育,但与其可能引发徇私舞弊和招生不公相比,无疑得不偿失,因为公平公正才是高考之“本”,相比之下其他都是“末”。
高考在有些方面应该是保密的,比如考前试卷要严格保密,考生的个人身份信息也应该保密;高考在有些方面应该是公开的,比如试卷批阅环节、高考录取环节。现在的问题是,该保密的地方有时候保不住密,该公开的地方反倒搞得神神秘秘,以至于高考试卷泄密有之,考生个人信息被贩卖有之,在校本科生参与阅卷有之,违规录取有之。
说得严厉一点,不公布高考成绩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不尊重,并会在客观上妨碍公众对高考录取的监督。有关方面也许可以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可以不赞同高考排名,但不能不公布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属于公共信息,不是“国家机密”,公布高考成绩也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是有关方面应尽的职责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