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带里的垃圾应该由谁来管?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问题,一到现实中,居然并不好回答,因为道路保洁人员和绿带养护人员都认为这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样的尴尬,就出现在近日市城管办组织的市区市容卫生状况巡查中。目前,我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之中,像这样的尴尬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出台应对之策。
不乱扔垃圾、不“出口成脏”……普通人的文明水准,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文明水平。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是市民内心道德力量的外在表现。现在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离不开市民文明的自觉自愿行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创建活动只能依靠宣传教育,即通过感化,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通过检查,一些问题浮出水面。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造成的,但还有一些问题却是出在管理上。类似于道路绿带垃圾究竟该由谁来管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定。除了这样的管理空白以外,还有一些老大难问题,诸如消防通道时常被车辆占据,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为什么老是出问题?我们的制度设计究竟还有哪些疏漏的地方?其他城市有无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学一学?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及时给制度打上“补丁”,从源头上杜绝一些城市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制度本身完善,在现实中又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样的制度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是可以长期运用的。制度比人更可靠,外在的约束比自律更有保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制度漏洞并及时堵塞漏洞的契机。一旦漏洞堵上,就可以确保长期无虞。
从另一角度来说,制度以及市民对制度的理解,形成了一座城市的制度文明,这本身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环。游客到了海外,发现很多城市干净整洁,让人心旷神怡,同时,国外严密的城市管理制度、居民对于制度的自觉遵守,更让人惊叹。发达的制度文明还会倒逼市民注意自身行为。很多内地游客到了香港,就不敢随地吐痰,因为知道一旦被抓住,就可能会被罚得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这就是制度文明带给人心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