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表明了公开造假的规模,但规模大小总是相对的。相对于潜伏于民间的巨大学术造假市场,被曝光的这一案例、甚至包括近几年来频频曝光的其他学术造假事件,相信只是冰山一角。
学术造假早就不是新鲜话题,但海南特大非法学术期刊案,因其“特大”,还是引起了关注。据称,7年来公司堂而皇之创办发行20余种非法期刊,约2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教师和医生)通过交纳版面费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造假”固非学术领域所特有,在林林总总的假冒伪劣商品中,学术期刊造假又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但学术领域造假的确具有独特性,比起其他行业领域的造假,理应更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因为,这个领域的造假者,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一事实雄辩地表明,造假风气所至,知识分子——这个“社会的精神堡垒”,已经、起码是部分地沦陷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知识分子的沦陷意味深长,它折射出目前我们社会的主要病灶之一:浮躁。
国民经济领域片面追求GDP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但类似的病症已在其他领域蔓延。学术作为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生产活动,本不能以时间和篇幅简单加以衡量。西方许多学术大师,往往以其寥寥几篇著作,奠定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现有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与发表论文挂钩制度,却用一刀切的办法将考核简单化机械化,体现了杀鸡取卵式的浮躁。急功近利的结果,是“中国无大师”的现实尴尬。
考评体系也引发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浮躁。在时代风气和现实利益的双重夹击之下,知识分子铤而走险变成情理之中。高端造假如井冈山大学讲师造假事件,以及良莠不齐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低端造假则选择形形色色的伪学术期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知识分子走下神坛,比不良商贩所能带来的影响更坏。当民众对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信心动摇时,所伤害的,是崇高、真理等我们原本认为神圣的东西。这本是社会诚信体系赖以维系的基石。
在浮躁的社会中,资本充分体现了其无视规范、如蝇逐臭的本质。在海南非法学术期刊案中,可以看到,连知网及维普公司这样的权威学术网站,以及百度这样的知名搜索公司,也倒在了利益面前,参与了造假的利益链条。用百度搜索“医生职称评定”两个关键词,出现的第一个网站,赫然打着“职称论文定做”“代写职称论文”的旗号。
一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术造假,毋宁说给我们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从制度、法律、道德等所有层面综合治理假冒伪劣,已经刻不容缓。海南特大非法学术期刊案,其“特大”表明了公开造假的规模,但规模大小总是相对的。相对于潜伏于民间的巨大学术造假市场,被曝光的这一案例、甚至包括近几年来频频曝光的其他学术造假事件,相信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