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在3天的小长假里,数以千万计的祭扫人群又将在神州大地上流动,拥堵的交通,祭祀的烟雾,使原本清静的墓地变得格外喧嚣。
尽管火葬现在已基本普及,但受千百年来“入土为安”习俗的影响,即使火化了,人们还是要置块墓地埋骨灰盒,农村许多地方还会再垒一个坟头,成为火葬与土葬的“混合体”。
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墓地的行情也日益看涨。由于墓地一般要选山清水秀风水好的地方,公墓的涨幅要远远高于房产的涨幅,一年涨个上万元已很平常。据央视报道,现在殡葬业的利润率最高可达到1000%-2000%,成为真正的“暴利冠军”,以至济南等一些地方出现了抢购“活人墓”的风潮。
人活得好好的,为啥要给自己买墓地呢?济南一家陵园营销部负责人认为,主要是为抢占好的风水位置,再就是为防止日后陵园涨价,先买先赢。纵然一时用不上,放上几年或者几十年,也只会越来越值钱,何乐而不“抢”呢?
现在的问题是,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愈演愈烈。为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不仅商品房的建设遍地开花,而且国家要在今后5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这该占用多少土地资源!而我们国家已步入老龄化,到2009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有1.67亿,到2014年将达到2亿。这几亿老人将来过世,如果都要一块墓地,又该消耗多少土地资源!
所以,我们在普及火葬的同时,还是要提倡不占用土地资源、回归自然的绿色殡葬,如海葬、树葬、花葬及草坪葬等。就拿海葬来说,老一辈革命家带了头,一些沿海城市也已开展。上海从1991年开始举办海葬仪式,20年来已有2万余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据估算,海葬推行至今,已为上海节约了60余亩土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明期间的祭扫人流。
尽管海葬这种形式,至今仍不为很多人所接受,但试想一下,在哀乐和汽笛声中,骨灰伴着鲜花,缓缓地撒向波涛滚滚的大海,让先人的亡灵回归自然,自由自在地遨游于辽阔海天。这难道不是对逝者最好的解脱和告慰吗?在文化同源的日本,据说有4成老人接受海葬这种形式。但愿这一壮烈而又浪漫的新型葬式,也成为更多中国人的选择。
还有树葬、花葬和草坪葬,也是回归自然的葬式。在埋下骨灰的地面,栽上自己喜爱的一棵树、一簇花或一块草坪,把墓地变成林地、花园或草地,既经济文明,又环保卫生,而且节约了大量土地。据统计,传统的墓地一人至少占地1平方米,而树葬的占地面积仅为其1/5。况且,让先人永远活在绿树花草间,不也是一种美好的归宿吗?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生死观。让逝者回归自然,应该是世上最好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