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民花90元买羊肉后怀疑羊肉有假,投诉到当地工商部门,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让他找人检测,检测费需要2000元。这名市民说:“我花90元买羊肉,还要花2000元做检测,老百姓没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所以现在假冒伪劣产品才越来越多。”
为鉴别90元羊肉的真假,却要花2000元检测费,这样的事情谁愿意干?倒不仅是因为“老百姓没有能力做这样的事”,就是有能力做,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因为有相关政府部门呀!维持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主持公道,难道不是政府部门应尽之责吗?老百姓供养着那么多戴各种大盖帽的监管人员,工商局、质检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怎么老百姓还要为吃上真羊肉自己花钱去检测呢?照这个逻辑,要是市民家里被盗,报案时是否还得自己花钱雇人取证?
在普通民众看来,是不是真羊肉,“看一看、闻一闻就能知道是真是假,为什么一定要做所谓的DNA检测呢”?但当地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检测分为初步检测、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俨然是个科学研究课题;而质检人员又解释说,“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检测意味着是一种证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有资质的单位出具了检测报告,确定羊肉是假的,应该由对方来承担检测费用”。但是,究竟哪个单位有检测资质呢?不知道。于是,好心的质检人员建议他找个公用电话向相关部门投诉,“一旦接报,我们肯定要去处理”——当面投诉似乎不合程序,不叫投诉,非得通过打电话向相关部门投诉才可以。可是,这“相关部门”是哪个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吗?对方回答说,他们只负责已经上了餐桌的食品,在市场流通环节的食品归工商部门负责。
瞧瞧,对于消费者的投诉,“相关部门”是怎样踢皮球的!幸亏这名青岛市民放弃了维权,否则,我估计,等他按照程序一步步投诉、检测,那块真假难辨的羊肉早就臭不可闻了。
毋庸讳言,检测费用畸高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的极大障碍,这一点同样体现在问题汽车的检测上。按照现行规定,车主若因汽车质量问题遭受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欲投诉某个汽车厂商,须由车主先行举证,否则不予受理。要举证必先检测,而眼下中国的汽车检测费用畸高,甚至高于汽车售价,具有汽车检测质资的单位全国仅3家,这3家单位一般还不受理个人汽车检测,这无异于把消费者逼上绝路,出事之后唯有自认倒霉。
怎样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看不妨从畅通投诉渠道、改进举证方式、降低维权门槛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