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警民警相当吃惊,心理专家说无须看得过于严重
四五岁大小的孩童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一般都是哭闹。可昨天下午,南湖区公安分局新嘉派出所的民警却碰到了一件让他们非常吃惊的事情,一个4岁的小女孩因为家长拒绝给她买玩具,竟然独自离家出走。所幸后来碰到好心人报警,才回到了父母身边。
被找到后拒绝回家
昨天下午,新嘉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电话称,在月河街发现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自称跟父亲吵架才离家出走的。
4岁的孩子会离家出走?这是众多值班民警闻所未闻的事情。
当即,处警民警就赶到了月河街找到了这个小女孩。后来在民警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孩子的父亲。
但令人意外的是,小女孩竟然不愿意跟父亲回家,坚持要求跟民警走。
小女孩因为长相很可爱,引来很多市民围观。很快,民警了解到小女孩是因为父亲拒绝给她买吹泡泡的玩具,才从嘉禾北京城小区附近一个人走到了月河街的。
后来迫于无奈,父亲给她买了一套吹泡泡的玩具,小女孩这才露出笑脸。
“年龄这么小,竟然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实在是想不到啊。”事后,处警民警惊讶地说。
教育孩子要科学
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呢?由于没有采访到孩子的父母,因此他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记者不得而知。
那么,应该怎么来看待此事呢?就该问题,记者特地咨询了嘉兴第四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小学优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孔宁。
孔老师听说此事后,也觉得很意外。“这是一个不常见的个例,因为一般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从心理到行为能力,都不容易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
孔老师接着分析认为,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无须看得过于严重,因为四五岁正是孩子发展独立意识、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子因为不开心,所以才用出走的方式来宣泄情绪、表达对抗。这其实与哭闹、吵嚷或者耍赖等其他方式的本质是一样的,大人切忌从自我的经验出发,给“孩子出走”的行为套上成人化的解释和评价,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和复杂,这样反而强化了行为的效果,使消极影响可能会变得深远长久。
此外,孔老师还说,其实孩子每次犯错误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契机,家长不必急于马上处理事件本身,分出对错,批评或妥协。而是可以先对孩子进行情感抚慰,表达孩子离家出走对父母、家庭造成的困扰。在大家情绪稳定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用出走方式获取玩具是错误的,也是不成功的。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哪些合理的方式可以帮助其满足要求。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家长要多用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也需要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被孩子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