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则题为《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的帖子引发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发帖者称,自己是国家重点院校的一名大四学生,从大三暑假开始就不停地找工作,而她找到的最好一份工作月薪不到2000元。可是她过年回老家时发现。很多在外地当农民工的亲戚都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而且包吃包住……于是她感慨:“没想到我竟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这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让大学毕业生感到委屈,也让一些专家学者感到担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就曾表示,这种现象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
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现象还需辩证看待。首先,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如农民工,并不是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在降低,而是农民工的工资在不断增长。这与近年来各地持续出现的“民工荒”有着密切联系。农民工的身价越来越高,其实是农民工的身价正在逐步回归正常,回归到与其付出、贡献相对匹配的水平。农民工的身价长期被严重低估,现在情况有所改观,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可喜现象,说明体力劳动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肯定,底层劳动者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
其实,我们不能只比较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工资,还要比较一下他们从事工作的辛苦程度。农民工干着最苦最累最没有“体面感”的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吃饭、上厕所都得掐时间,很少有休息日,一月到头拼死拼活地干。而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总体来说要轻松许多、体面许多。若将两者的工作辛苦程度考虑进去,比如将农民工工资换算成八小时工作制的薪水,或者直接比较两者的小时工资,那么农民工的工资恐怕就远低于大学毕业生了。
大学毕业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刚走出校门时,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往往是粗活不愿干、细活干不了,还需通过工作锻炼提高自己,假以时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这个时候,至少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大学毕业生未必比经验丰富的农民工更顶用。大学毕业生工资的高低,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所决定的工资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值这个价——这样说有点残酷,却是实话实说。
再次,所谓“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如农民工”,其实是指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较低,但大学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后劲、薪水提升空间都是农民工所无法比拟的。拿收入来说,一个农民工今年的月薪是2000元,明年的月薪可能还是2000元,而一个大学毕业生今年的月薪是1800元,明年可能升至2200元。收入之外,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农民工望尘莫及的,农民工不管打多少年工还是农民工,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根本差距所在。
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较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摆脱这一窘境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工作锻炼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提高自己的身价,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认为大学生的身价天然高于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