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清三河”集中行动 数百名“河长”与河道“亲密接触”

2014年2月24日 09:08 [ ] [打印]

  本报讯 2月21日下午,“百名河长‘清三河’集中行动”在秀洲区举行,由此打响了秀洲区“五水共治”的揭幕战。针对黑河、臭河、垃圾河,根据《秀洲区“清三河”行动实施方案》,该区将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城乡水岸垃圾全清理、黑臭河道全消除”这一目标。

  “河长”与河道“亲密接触”

  昨天下午,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荣伟来到九里村建德港,作为建德港“河长”,李荣伟正与自己负责治理的这条河道“亲密接触”。记者在现场看到,建德港河道水质浑浊,河道中漂浮着塑料瓶等生活垃圾,其中有一段甚至还聚集着大片餐厨垃圾。河道两岸杂草丛生,垃圾也随处可见。

  “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倾倒的餐厨垃圾,发现污染源后,我们将立即着手截污和治污工作。”在河道周边巡查数遍之后,李荣伟谈起了治河思路,“除了利用好秀湖水库工程建设的契机,让水‘活起来’,同时根据农经部门相关规定要求当地农户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量,此外,还要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逐渐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李荣伟告诉记者。

  而在油车港镇百花庄村道人浜,这里的镇级“河长”——该镇党委书记鉏新良,也正在岸边听取村民们对河道整治的意见、建议。前方,数艘保洁船已经驶入道人浜河段,随着网具的一起一落,大量生活垃圾从河道中打捞起来。“治标也要治本,在长效机制方面,为了调动更多的群众共同参与,这里还将选出3到5名关心环保、热心、有威望的代表作为义务环保监督员,群策群力形成治水合力。”鉏新良说。

  据介绍,参加此次“清三河”集中行动的区级“河长”共有31名,镇级“河长”189名,村级“河长”224名。除了带队巡查外,“河长”们还参与了督查截污纳管、城乡保洁、清淤疏浚等工作,分析研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参加“清三河”义务劳动等活动。同时,在治河现场,相关工作人员还用塑料瓶从河水中取出水样,“等过段时间后再取样对比,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治理成效。”

  “五水共治”的“当头炮”

  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是“五水共治”的“当头炮”,据秀洲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前期摸底,秀洲区现有黑河、臭河、垃圾河共346条,其中垃圾河176条、黑河99条、臭河71条。针对这一严峻现状,该区着手建立起全区统一的“三河”信息库,对黑河、臭河、垃圾河实行统一编号入库管理,做到“消除一条、核销一条”,最终达到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的目标。

  在行动方案中,每个阶段的任务得到细化。“今年1月底之前,我们的工作是调查摸底,各镇、街道、秀洲新区全面排摸辖区内所有黑河、臭河、垃圾河,排定初步整治措施、治理时间、责任领导,并完成公示。随后,我们通过这个集中行动进一步查找明确‘三河’污染源,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制订“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并确定“三河”整治的分年度具体计划表。”秀洲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3月份开始,‘清三河’行动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到今年年底,全区将全面消灭垃圾河,确保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合格以上,确保市本级饮用水源安全,确保全区水质持续改善,同时黑河、臭河减少50%以上。”秀洲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曹起铭 通讯员 沈鑫 万利平 孟春芳    编辑: 沈鑫

 相关稿件
·【我在现场】众志成城“治五水” 秀洲拉开百名河长“清三河”序幕
·"河长"公示牌,可追溯的责任机制 治水,一座城市发展的战略抉择
·治理水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 河长“初试”意义不仅在于考核
·让水“流”起来、“活”起来、“清”起来 我市全面竖立河长公示牌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