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实现倍增,产量大幅提升,用工显著减少……2月21日,秀洲新闻关注了“机器换人”对秀洲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发端于原料生产环节的“机器换人”改变着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生产方式,为传统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方向。那么,秀洲新兴产业是如何利用“机器换人”的?其中有何亮点?记者近日走访了正在实施“机器换人”的一些新兴产业企业,观察“机器换人”为新兴产业带来的新变化。
一个车间:设备更新的演化历程
年后的耐思电气(嘉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已经“火力全开”地开始了产品生产。在一排人工铆接机前,一位位女工正在熟练地安装插座开关中的插套,身后是一筐筐待安装的零件。
“每个熟练工一天的产量在四千到五千只之间,已经是手工生产的极限了。”该公司设备部经理路晴明指着一台半自动铆银点设备说,“半自动设备是从人工再到全自动的中间过渡环节,综合了人工和机器,但是产量也没有质的突破。”
自动排料、自动取料、自动组装、自动铆接……通过四道工序,一枚枚成品从全自动银点铆接机的圆盘上滚落。“这套设备将过去的四道手工工序集成,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一台机器每天的产量在2万个左右,抵得上4个工人的手工产量,突破了环节生产的产量瓶颈。”路晴明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在自动化设备上的投入都在150万元左右,“带来的变化是对基础工的需求少了,而对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产品:全环节自动化的结晶
从完全依靠人工搬运,到三道工序完全依靠机械手来操作,经过了三年多的“机器换人”,如今位于洪合镇的福莱特浙江嘉福玻璃有限公司也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华丽转身。
据福莱特浙江嘉福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非介绍,自从引进了机械手设备,从原片玻璃下片,到进入加工环节上片,直至最后的成品包装环节,全部都由机器手来操作,完全不需要经过人手,更好地保持了玻璃的洁度。
除了机械手,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合格率,福莱特公司还投入了几百万欧元特地从德国引进了ISRA在线缺陷检测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以往在检验产品时,需要工人在流水线旁盯着玻璃,寻找瑕疵,费力伤神不说,而且并不能完全挑出不合格产品。”赵晓非说,“而运用ISRA在线缺陷检测设备,通过高清摄像头将不合格产品的信号传递给机器手,通过两者的配合,至少能减少一半人工,哪怕是只有0.1、0.2毫米的缺陷,也都能检测出来。”
除了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之外,被机器“换下来”的人力也十分可观,据赵晓非介绍,现在公司有8条生产线,12条加工线,满产时的人数比以往减少近500人,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普通工的工作被机械手所取代,现在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更需要专业对口的技术工人,不仅能够操作机器,还需要学会如何保养机器,公司招聘员工的层次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