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人工减少 产量上升 效率倍增 “机器换人”助力秀洲传统产业发展
2014年2月21日 08:29 来源:嘉兴日报 见习记者 祁晨婷 孙梦莹 记者 丁珩 通讯员 朱诚 高一平

    新年刚刚过完,位于洪合镇的嘉兴市腾峰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已经开足马力投入生产了,只见一台台机器将原料通过一道道工序自动加工处理成棉条。

  “在以前,工厂满产时最少需要300名工人同时工作,而现在,订单量不断加大,人员却在不断减少,工厂满产时只需要60人至70人工作,大大缩短了节后开工间隙,缓解了用工荒。” 车间主任魏群说。

  据该公司负责人蒋福林介绍,去年公司引进了一批自动化机器和生产线,仅在后纺环节对自络筒、倍捻机等设备更新就投入了1600多万元,现在从前纺到后纺的整个流程全部依靠机器操作来完成。“前期投入虽然大,但是综合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像在络纱环节,以往16个人一天只能完成800公斤的量,而现在一台机器如果保持24小时不间歇工作,一天的产量能达到1.8吨至1.9吨。”

  引发产业链“蝴蝶效应”

  由“机器换人”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纺纱等原料生产环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洪合镇毛衫成品加工企业也几乎全部更新了全自动电脑横机用于毛衫的生产,发端于生产环节的“机器换人”正在整个毛衫产业链中产生“蝴蝶效应”。

  据嘉兴远圣针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文荣介绍,由于公司主要从事外贸生意,近年来随着业务量提升,想招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并非易事,因此,该公司在毛衫织片环节投入了2000多万元对厂内100多台全自动电脑横机进行设备更新。

  说起“机器换人”带来的利好,沈文荣告诉记者,最初毛衫的生产依靠手摇横机,一人一台机器,效率很低,而现在,一个人可以看管6台至8台机器,投入使用的全自动电脑横机可以使效率提高6倍至8倍,一些普通的款式一台电脑横机一天就能完成四五十件。除此之外,全自动电脑横机生产出来的毛衫无论从质量还是款式上,都比从前的手摇和半自动横机要好得多。而正是因为“机器换人”,该公司的外贸订单也越接越多,正在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据了解,为了推动毛衫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洪合镇通过大力推进技术更新,扶持企业进行“机器换人”,去年用于扶持毛衫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等各类资金达到316万元。

  改变传统产业生产方式

  走进“真真老老”的现代化厂房,粽香扑面而来,一台台先进设备正马不停蹄地运作着,淘米、拌米、灌米、粽叶清洗、自动扎线,一系列生产动作一气呵成,目前,这条生产线已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粽子生产流水线,“真真老老”也实现了从手工裹粽向现代机械裹粽的跨越。

  “原本我们的传统裹粽是由工人手工在粽叶中加入底米,放入馅料,然后盖米,通过称重,再加、减米量,直至满足重量要求,一个粽子包下来共需要7个工序21个动作完成。”“真真老老”总经理邵建国介绍,“为了更好地加强生产安全、加大产能,我们研发了自动灌装裹粽流水线,通过这个流水线能节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提高30%以上的劳动效率。”目前,这个自动化灌装工艺已申请专利,除此之外,还有全电脑控制的全自动高压蒸煮机,这个机器,让原本需要40名工人完成的蒸煮步骤,缩减到10名工人。

  除了成立研发团队在设备上突破创新外,该公司还积极通过“产品换代”来提高产能。邵建国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研制一款方便粽,没有粽叶,外面包裹着耐高温蒸煮膜,即撕即食,口感与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粽子无异,仅一条方便粽的生产线,就能减少150人左右的人工。

标签:产业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