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五大机制推动项目切实落地 秀洲去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45亿元

2014年1月27日 08:28 [ ] [打印]

    从项目有意落户王江泾镇,到进行开工仪式,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这是舒服德电动床有限公司新厂房项目在秀洲创造的落地速度。项目短时落地的背后,是去年秀洲“凝聚合力、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态势。

  昨天,记者从区发改局项目推进办获悉,去年,秀洲区深入贯彻区“三年”活动项目推进专项工作,进一步创新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大走访、集中协调例会,定期通报、项目直通车、定期督查等五大机制,深入一线,靠前协调,破解难题,将项目推进工作落到实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59亿元,同比增长17.8%,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目标。市级“三个千亿”工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56.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9.1%。全区“百项百亿”项目完成投资83.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7%。

  为掌握区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加快项目投资进度,秀洲定期开展项目走访活动,摸排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全区项目推进第一手材料。通过7次实地大走访,85项困难被排摸出来。如何解决这些涉及各部门的困难呢?秀洲区“对症下药”建立集中例会机制。项目推进协调会以明确项目领办单位、定期通报为手段,及时有效地解决困难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程。通过集中梳理、综合分析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批项目实际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及时而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区项目推进办积极跟踪问题项目,当月领办项目问题办理情况在下月项推会上进行通报督查,形成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机制。对领办项目,解决与未解决情况通过项目推进专刊形式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未解决项目将持续挂牌督办,不解决,不销账。并对已解决问题的项目倒排时间表,明确时间节点,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为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秀洲区针对特别重大、特别难推进的项目,通过“项目直通车呈报单”形式,将项目困难问题直接呈报给区主要领导,由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办理,切实加快重大困难问题的推进解决。据统计,目前已有振申泡沫玻璃、新兰宝针织纱线针织衫等五个项目通过“项目直通车”上报。这些上报项目均得到主要领导批示,项目困难得到及时协调解决。

  借势借力,建立定期督查机制,也是秀洲在项目推进中的有效法宝。借助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监察局等力量,秀洲区大力督促重大项目推进,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去年7月,由区政协主要领导带队,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参与的“三年”活动项目推进工作专项民主监督活动,现场走访了大晨光电、嘉兴国际毛衫城、川山甲物资供应链嘉兴基地等项目,深入了解项目推进的困难与问题,督促落实相关部门解决存在问题。去年11月,由区人大分管领导带队,对2013年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实地检查了秀洲新区九里村拆迁安置房项目,督促相关单位加快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年度计划顺利实施。区纪委出台了《2013年度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效能督查工作方案》,排出10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分三个组,确定人员开展定期督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欧林 通讯员 张永芳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合理建设服务发展 秀洲人大关注国有资产处置助推城镇有机更新
·让集体资产活起来 让土地抵押多起来 嘉兴着力提高农民财产权利
·合理建设服务发展 秀洲人大关注国有资产处置助推城镇有机更新
·我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双过半” 增幅全省排名前移3位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