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们以舟为家,水上而居,徘徊于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他们的名字叫做“专业渔民”。自秀洲区专业渔民实施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推进以来,民生的阳光照进了他们的渔船,他们住上了公寓房,办上了养老金。截至2013年10月,秀洲区共计投入1.2亿余元,完成了全区7个渔业村(组)1702名渔民的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安置。
“专业渔民”的过往
在秀洲区有原王店镇渔业村、蚂桥乡渔业村、新农乡渔业村、洛东乡渔业村、虹阳乡渔业村、双桥乡渔业村、栖真乡渔业村等7个专业渔村(组),共计1702人。
曾经,他们中的大多数以捕鱼为主要收入来源,靠天吃饭、靠水吃饭,一旦停船、收网,收入几乎为零。曾经,他们游离在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之外,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几乎为零。
早些年,年近古稀的秀洲区油车港镇马厍村渔业组专业渔民周阿二,即便是暑热天依然要撑着渔船,面朝湖水背朝天,就为了赚一丝微薄的收入。“如果不捕鱼,那意味着没有钱啊!”周阿二介绍到,由于专业渔民几乎没有宅基地,他只能将家建在狭窄的分隔堤上,房间距狭窄,安全也没有保障。常年经受雨水和湖水的冲刷,堤坝水土流失,堤岸已经有些松散,本已破旧的房子摇摇欲坠,一到汛期就成了压在周阿二心中的“大石头”。“每到汛期就睡不着觉,担心房子被大雨冲垮或是被暴涨的湖水淹没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渔业资源逐渐衰竭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专业渔民”的生产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生活日趋困难。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急切的需要上岸,却无奈于几代传承的捕鱼技能已追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上岸、转产、定居”成为了大部分渔民们最为迫切的心愿。民生的阳光照进渔船
从2011年开始,秀洲区对全区专业渔民生产生活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于2012年12月出台了《秀洲区专业渔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正式启动“渔民上岸”工程,对秀洲区7个专业渔业村符合条件的专业渔民实行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安置。
秀洲区“渔民上岸、退渔还湖”的民生工程的脚步踏进了渔村,民生政策的阳光照进了渔船。“上岸、转产、定居”的心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关心下,慢慢成了最真实的现实。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3年10月,双桥渔村的村民们最后一批办理完养老基本生活保障手续,标志着秀洲区7个渔业村(组)的1702人全部完成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安置。早在2013年7月办理完养老基本生活保障手续的周阿二,拿到了公寓房,已经悠然享受着他的晚年之乐,古稀之年的他喝喝茶、遛遛弯,民生的阳光温暖了他的晚年。
除此之外,秀洲区1702名专业渔民中,有劳动力的渔民达到1081人。秀洲区根据不同年龄段,按照“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将“上岸”渔民统一造册,实行一对一安置帮扶,并开辟渔民转产就业绿色通道,以就地解决、就近安置为目标,实现“转而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