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人自古就有盘点的传统,又是一年过去,蓦然回首,让人难忘的首先是那些国家大事,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上海自贸区挂牌、嫦娥三号抱“兔”登月,乃至废止劳教制度、推进司法改革、出台公车改革方案等,一个个改革措施、一项项改革成就令人怦然心动,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国家、调适着公民的生活。诚如报道所称,2013是一个改变的年份,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这是由一个个小梦想组成的大时代,在这样的大时代,每个梦想都散发着荣光。
在磅礴的大时代,我们虽是不起眼的个体,但并不孤单,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构成了人生的底色,也铺陈着这个时代的丰富与多元。没有谁是孤岛,没有谁能真正躲避,那些宏大叙事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也许我们平时不把政治术语挂在嘴边,甚至不太关注那些高屋建瓴的方案,我们关心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关心的是地铁票价、空气污染,而这些何尝不是国家大事,何尝不是决策层所倾力解决的事情。比如雾霾,“十面霾伏”让人们苦不堪言,而我们看到,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动员全民参与等方面提出了35项措施,就大气污染防治给出了详细的“治理蓝图”。
回望这一年,每个人都有一番感受,每个人都有收获,当然也可能都有失落。无论是忧是喜,是焦虑还是淡定,这一年都画上了句号。作为一名关心时事的职业评论员,我既关心那些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命运,也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既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设计而欣喜,也为时代洪流中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而焦虑;既希望公平正义多一些、法治进程快一些,更希望伤害法治与公平的事情少一些……
回望这一年,反腐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兴奋点。随着四川省政协主席李崇禧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十八大以来已有1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有个比喻是“雷声大,雨点小,刮一阵风就拉倒”,而今年的反腐雷声大,雨点也不小,有数字为证:截至上月底,光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官员就达25000多人。诚然,反腐败要标本兼治,在这方面,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说得很明确:“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作为一名时事评论员,我也对一些“烂尾新闻”多了一份关注。一方面,有些事件不可能在短期内画上句号,短期内没有结果不应归为“烂尾”;另一方面,有些新闻确实属于故意“烂尾”——媒体不追踪,相关部门就不过问,舆论催一下,当地政府就吭一声,奉行挤牙膏思维,这是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蔑视,也是对法律法规的嘲弄。有多少跨年“烂尾新闻”?要到何时才能煞尾?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3年,多少感怀在心间!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只要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发有为,就有理由相信明天、明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