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盘点了2013官员官微的“好声音”和“神回复”,这其中,既有省部级领导认真回复群众提问的“好声音”,也有一些公职人员的“雷语”“神回复”。(12月27日 新华网)
对官员官微传递的“好声音”,网民常常不吝掌声;而一些诸如“请示领导后决定不作任何回复”、“国务院好遥远”、“要有勇气违反规定”等“神回复”,不但丢了回复人的脸,也让政府失了公信力。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有话好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官员和官微,要求应该更高,因为他们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公仆,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有一种观点认为,少数公职人员的不当言论,只是个别人的小问题。其实不然,一个不负责任的回复,一句带有情绪的发泄,常常会让群众对政府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这一点类似于“木桶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好好说话不仅是官员官微履行职责的需要,更是领导干部认认真真干事的前提。如果连话都不能好好跟群众说,能保证全心全意执政为民吗?
从根本上说,出现各种各样的“神回复”,是官员“懒政”思维的一种表现。因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的意见满不在乎,才会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不上心、不认真,敷衍塞责,甚至口出恶语,才会产生“这事不归我管”“你爱找谁找谁去”的思想,这也是官僚作风的体现。
在杜绝“神回复”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警惕另一种“万能回复”,对所提的问题答复都一样,比如“您咨询的问题已受理,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但迟迟没有结果。这样的回复尽管态度看起来诚恳,语气听起来温和,但其实和“神回复”是一丘之貉。
小病不医,久成重疾,“神回复”即是小恙的一种。要杜绝“神回复”,需要让服务对象来监督提供服务者,让权力真正行使在阳光下。更需通过竞争考核,坚决把不合格的公职人员及时淘汰出队伍,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来杜绝“神回复”。(作者系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