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深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举行

2013年12月19日 08:46 [ ] [打印]

    为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昨天下午,我市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会议邀请省纪委副书记罗悦明作廉政专题报告。市委书记鲁俊在会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反面典型为警示,接受教育,汲取教训,务实干事,洁身自好,为推进嘉兴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领导肖培生、胡海峰等出席大会。

  在以“剖析违纪违法案件,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主题的廉政教育课上,罗悦明首先回顾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然后通过对近年来省内外查办的大案要案的深入剖析,以案说纪、以案说理,深刻分析了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剖析了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并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拒腐防变意识;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条例,牢牢把握是非界限;增强责任意识,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鲁俊在讲话中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理念。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信号越来越强烈,从这一年多的形势来看,在反腐倡廉作风建设领域中呈现几个特点:一是重视治标的理念,强调“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通过“铁腕办案、严肃整风”这一双管齐下的方式,严厉正风肃纪,切实改进作风,赢得全社会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二是强化监督的理念,从制度设计层面强化专门机关的监督,着力解决“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的问题;以长期化、常态化方式强化党内的巡视监督,使巡视工作成为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以畅通渠道、开门纳谏的方式强化舆论监督,通过全方位、立体型的监督方式促使党员干部更加健康地发展。三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理念。

  鲁俊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市当前反腐倡廉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实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仍有少数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个别腐化堕落甚至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处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党员干部想要经受住各方面的考验,关键问题是要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洁身自好。

  鲁俊最后强调,要廉洁自律、守好底线。一要在思想上自律,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时刻用道德抵制诱惑、用纪律约束行为。二要在工作上自律,始终保持廉洁从政,时刻自我把握、自我约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审慎用权,切实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三要在生活上自律,始终保持慎独慎微,希望各级党员干部要有点书香的清高,要有点洁身的雅致,严格自律、注重小节,特别是要谨慎交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圈。

  参加昨天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的还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嘉兴军分区政委,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纪委副书记,市四套班子专职副秘书长,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各县(市、区)纪委书记。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欧林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全市“三个千亿”工程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营造“两节一假”欢乐祥和氛围 嘉兴市部署文化市场监管工作
·增进了解与感情 激发献智出力热情 “院士专家嘉兴行”举行
·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秀洲中心昨挂牌成立 嘉兴光伏高新区再获智力支持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