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眉、画眼、抹粉……近日,海盐县“欢乐金秋”文化进城暨“一村一品”展示秀通元镇专场在绮园文化广场举行。演出前,通元村舞蹈队的队员们巧手装扮着,很快,一张张面孔生动起来,一个个造型靓丽起来。
队长戴凤英一边熟练地往脸上涂着胭脂,一边关照队员们演出时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当晚,戴凤英带领队员们演出的是舞蹈《欢乐广场》。晚上7时许,伴着观众的掌声,在激情动感的音乐中,队员们闪亮登台,一举一动“星味”十足,这是该舞蹈队第12次走上县城舞台演出。接下来,舞蹈队还将去周边地区表演。
通元村舞蹈队成立已有五六年,以前就十来个人小范围练习,自从2011年通元镇韩家桥新社区文化广场建好后,参与人员越来越多,现有60多名队员,每晚都准时在文化广场上排练。戴凤英说:“在县星级文艺团队评比中,我们舞蹈队逐年上星,现在已经达到四星,经常受邀参加县、市级的演出。”
“通元镇以前在文艺方面比较弱,尤其是舞蹈,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几年,文化下派员来了,54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好了,通元镇在舞蹈方面提升很快。”通元镇文化站副站长姜燕萍说。今年,通元镇文化站开展了小教员进村(社区)教学活动,文化下派员先教十多名小教员,小教员再手把手传授给村民,已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文艺团队中,成为舞台上的骨干力量。
当海盐城市文化以强劲的势头向农村扩散和渗透的同时,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随之出现,这就是“文化反哺”现象。近年来,海盐县强化普惠均等,积极改革创新,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呈现城乡文化双向互动的良性发展局面。
在“文化反哺”现象背后,是海盐县迈向文化强县的坚实步伐。近年来,海盐拿出了多个开创性的举措,全省首创文化工作员下派制度,全市率先设立文化发展资金,凝聚一批基层文艺骨干,培养一批基层文艺爱好者,原本在文化类型上各有侧重的镇(街道)实现全面平衡。全县105个行政村建立了175支村级文艺团队,形成了“一村一特”的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