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就地城镇化 同享一座城 海盐走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3年12月11日 08:38 [ ] [打印]

    作为全省首个建立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平台的县市,海盐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6.51万亩,流转率接近50%,在维护农民和村集体权益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土地对农民流动的束缚。

  全力推行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只是海盐县在新型城镇化探索道路上的尝试之一。近年来,海盐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以来,海盐以解决“人”的城镇化为突破口,实施“就地城镇化”,着力丰富市民化内涵,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了新型城镇化的“海盐样本”。

  

  科学规划

  成为就地城镇化的“指南针”

  2006年以前,海盐共有3953个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资源利用粗放,造成了社会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受益率低,严重制约了海盐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2006年开始,海盐县不断调整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布点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着力拓展优化城乡发展空间。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海盐县形成了“1+9+69”的空间布局模式,即1个现代化的滨海宜居县城、9个功能齐全的集镇和69个优美的城乡新社区。目前,9个新市镇已初具规模,成为人口集中居住、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

  土地空间是规划实施的前提条件,对此,海盐专门编制了农村土地整治规划,设置了近期整治区、中远期整治区和保留区,对全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2009年以来,已累计实施土地复垦4137亩,集聚农户1.45万户。

  对于集中居住度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村,海盐以村庄整治、景观绿化、文化挖掘、产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美丽乡村·乐活海盐”建设,推进诗意的栖居。去年以来,县财政投入“三农”及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5亿元,一个个清洁、富裕、幸福、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产权改革

  成为就地城镇化的“助跑器”

  解决农民的城镇化,首先是要保障农民的权益。海盐围绕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等“四权”,开展了以确权、赋权、流转、抵押、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除农民的束缚,让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迁徙。

  2001年,海盐启动了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经济组织,通过资产量化折股,把原来虚拟的共同所有改为实在的人人有份,股随人走,农民市民化后仍持续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成果。目前,海盐90%以上的村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此外,海盐还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大力发展资产经营型、休闲旅游型、配套服务型、股份合作型和资源开发型等“五型”集体经济;实行行政村(社区)服务村级小微企业新增税收奖补办法,每个村(社区)最高每年可获100万元奖补资金;选派20名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重点薄弱村的“第一书记”,实行一村一策抓转化,上半年共落实扶持项目10个,总投资2.03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增收1500多万元。

  2009年4月,海盐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同时以“拆旧建新”的方式开展了宅基地置换工作,农民可用宅基地置换县城公寓房或置换到新市镇和城乡新社区建房。在此基础上,结合城乡新社区建设,海盐县同步启动了农村房屋产权的确权登记工作,保障农民权益。

  

  产业发展

  成为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源”

  农民增收致富是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海盐始终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按照“1+3+X”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大桥新区的主阵地作用,统筹抓好武原、百步、沈荡三个重点镇(街道)和其他各类工业功能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集聚好项目的能力。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415工程”,在抓好紧固件、造纸等4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培育核电关联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临港装备制造业等5大新兴产业,提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质量。

  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截至目前,海盐县各类农业园区累计投入已达3.47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4个,面积达8.39万亩。在新型农业主体的引进培育方面,目前海盐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2家、农业龙头企业56家、家庭农场212家,2012年带动农户30余万户次,其中家庭农场人均年收入4.8万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2.5倍。

  与此同时,海盐县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整合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搭建“八鲜采摘游”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了草莓采摘节、葡萄采摘节、柑橘采摘节等节会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四季有果、活动接连,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以上。

  

  服务均等

  成为就地城镇化的“关键点”

  近年来,海盐不断加大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力度,努力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2010年以来,全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达33.8亿元,年均增长40.87%。城乡道路交通体系和公共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实现了城乡公交的互通,不仅村村通公交,而且城乡公交统一定价2元,公交信息还可通过手机软件实时查询,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并正在向镇、村延伸。

  海盐县城乡教育文化事业均衡优质发展,农村和城镇学校实行统一的经费和装备标准,成立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共享各校优质资源。建立了镇、村图书馆分馆,馆藏资料由县图书馆统筹安排,着力满足城乡居民日常文化需求。

  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海盐县将16周岁以上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业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并实施居民自筹和各级财政承担相结合。

  城乡就业体系日益完善。海盐县搭建“农村劳务合作社”平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统一进行劳务登记、培训、管理、劳务分配和发送。2012年以来,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4421人,安排在居住地附近的企业和合作社就业。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欧林 海盐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秀洲区两园区入选嘉兴市文化产业园区
·2014年春运时间确定 务工人员火车团体票可以预订了
·让集体资产活起来 让土地抵押多起来 嘉兴着力提高农民财产权利
·激活创新密码 寻找创新之魂 禾城企业品牌之路越走越宽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