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10月29日电高校录取中的“点招”、初中小学的“择校费”等,都是教育领域中有悖公平却又存在已久、难以根治的现象。浙江近年来为推进教育公平,施行了一系列堵死“灰色通道”、消灭招生“潜规则”的改革。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维护社会公正,方能取信于民,我们要让每一份招生名单都能放到阳光下去“晒”。
高校招生中,长期存在一种“潜规则”。即高校有一定名额的“机动指标”,又称“点招”。为了维护公平,浙江从2007年开始对省内院校一律不留“机动指标”,对省外院校招生计划一律从教育部计划管理系统流转。
在义务教育阶段,阻碍教育公平的一大“顽疾”是公办初中小学“择校”。2012年浙江省开始推行小学初中“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改革。当年该省近七成县域实现了公办初中小学的“零择校”。2013年,全省90个县(市、区)中,有79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行“零择校”,其余11个县(市、区)的择校生比例降到5%以下。
记者采访发现,“零择校”政策实施后,得到广大基层校长的支持和呼应。在治理择校乱收费的重点城市杭州,许多校长认为实施“零择校”是一种“解脱”。
治理择校乱收费更要治本。浙江省教育厅表示,将进一步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鼓励各地将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各初中,让在各个初中读书的学生都有选择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机会。目前分配比例从2007年30%逐年提高到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