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关教育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先是市本级高中段学校招生取消“三限生”计划,将严控录取分数线;然后是全市高中类学校向新居民随迁子女“开放”,“异地中考”迈出重要一步。今后,只要同时满足拥有本市学籍、父母有居住证和缴纳社保三项条件,就可获得参加嘉兴中考并入读我市高中类学校的机会。这一连串的政策,尽管惠及的人群略有不同,但无不指向同一个方向——推进教育公平。
公平是每个人内心渴望并追求的东西,相比有些领域、别的方面的公平,教育公平由于其不仅关乎今天,更影响未来,因而尤为人们所看重,被称为“决定明天的公平”。遗憾的是,现实中,各种各样的教育不公随处可见,这让一些人焦虑不已,他们只能通过应试、考证甚至“帐篷军”排队过夜等笨办法,去争取一个可怜的入学名额、面试机会。而诸如户籍壁垒、异地高考迟迟无法推进,更是激起全社会对于“起点不公”的普遍不满。了解了这些现实,回过头来再看我市近期推出的这些新规定,才能真正读懂其背后的政策善意和积极影响。
先说取消“三限生”。毫无疑问,取消“三限生”有助于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回归公益属性。一方面,它令达线的困难学生不再因为交不起“赞助费”而被迫放弃心仪的学校;另一方面,取消“三限生”、释放更多的公费学位,势必将促使各校录取分数线一定程度“下降”,从而令更多学生有机会享受重点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再来谈谈“异地中考”。如果说取消“三限生”实现的是贫富人群之间的教育公平,那么开放“异地中考”则有助于消弭新老嘉兴人之间的教育差距。尽管囿于各种实际困难,目前“异地中考”还有一些限制条件,但能够迈出这第一步,至少表明了一种态度:嘉兴的教育资源是面向全市开放的,对于各类人群是一视同仁、公平分配的。这对于培育新居民的认同感,吸引更多人才落户嘉兴,助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意义不言而喻。
说一千、道一万,不遗余力地拆除横亘在教育面前的户籍、地域、城乡、财富等壁垒,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更多人的未来,这不仅是政府兑现和谐幸福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永续进步的动力所在。但愿,这样的政策能多些、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