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党政机关与困难家庭“联姻”,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牵手”。日前,我市实施了关爱困难家庭“暖心行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1+X”组团帮扶,全面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服务机制,有效深化了“生活生产双帮扶、党内党外双关爱”的党群关爱工作格局。
党员干部结“穷亲”
组团帮困暖人心
海宁马桥街道利众村村民吴惠忠自幼左脚残疾行走不便,生活十分困难,“帮扶小组”了解其情况和需求后,积极筹措资金,给吴惠忠送上了一辆电动残疾车;嘉善县残联李阳等10名党员组成的“帮扶小组”与罗星街道鑫锋村戴美英等1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亲戚”,经常走动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给予不定期的帮助;海宁困难户潘子发双眼模糊,妻子身体残疾,均丧失劳动能力,“帮扶小组”得知后立即与村委会取得联系,帮老潘申请认领了虚拟岗位……
在嘉兴,这样的“帮扶小组”已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遍地开花。开展“红色义工行动”,通过“生活上照顾、工作上介绍、心理上疏导”对贫困残疾人进行全方位帮扶;创设党群创业联盟,助推农村困难党员群众创业;推行党员干部帮扶困难户“美丽”新政,实施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温暖工程……组团帮困的同时,嘉兴积极整合各方帮扶力量,为困难家庭群众编织了温暖。
嘉善县魏塘街道三里桥村孤儿蔡徐娟呱呱坠地时便遭父母遗弃,被村民蔡雄观捡回家中抚养。懂事的蔡徐娟没辜负父亲的养育之恩,顺利考上了台州学院。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7月老蔡因尿毒症离开人世,又剩下蔡徐娟孤苦伶仃一个人。经街道牵线搭桥,嘉善金悦王朝大酒店党支部与蔡徐娟结成了对子,资助学费和生活费,并主动为她提供假期勤工俭学岗位,让这个不幸的女孩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个基层党组织或党小组结对帮困,若干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解困。日前,嘉兴全面建立了“1+X”组团帮困机制。各级机关部门和直属企事业单位深入对口联系村(社区)加强工作指导,直接结对联系困难家庭;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红色义工”,结对联系孤寡老人;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认领奉献岗位、结对困难家庭。通过构建立体式党员关爱机制,实现了全市低保户、困难残疾家庭帮扶全覆盖。
既要输血式救助
又要造血式帮扶
海宁斜桥镇祝场村村民范龙虎家庭生活困难,儿子患有二级精神残疾无劳动能力,2011年又被查出患大肠癌,全家仅靠低保金及种植蔬菜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在斜桥镇“两富同行”帮扶结对困难家庭温暖工程中,祝场村党总支主动当起了“媒人”,村“党员创业基地”海宁市方元绿色蔬菜有限公司与他家“联姻”结对,由方元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培训、芦笋种子并且负责后期芦笋销售。
今年4月,范龙虎家建起了一个2亩的蔬菜大棚,在村党总支及党员创业基地的帮助下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在输血式救助困难家庭的同时,还要注重造血式帮扶困难群众,这是嘉兴“1+X”帮扶的内涵所在。在对困难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慰问金和减免有关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我市部分县(市、区)设立了虚拟岗位,并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困难家庭成员给予政策指导、技能培训、模拟就业等,提供合适的岗位帮助就业。
贫困学生张雪梅考上大学却无力承担学费,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得知情况后与她结成了对子,每年资助她2000元学费。毕业后,公司党支部为她提供了工作岗位,张雪梅进入公司后,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现在已经被公司提为品质部部长。
万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万名党员结对解困,从物质关心扩展到精神关爱。“1+X”组团帮困机制在全城播撒了温暖和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