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发布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学校、幼儿园都要制定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和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教育部要求开展校园“光盘行动”,组织学生到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观察了解节粮节水节能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组织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等。
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节约教育,对此我表示赞成。节约是一种美德,的确要从娃娃抓起。但是我认为,开展节约教育没必要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首先,节约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如何评定?谁来评定?在我看来,除了“光盘行动”能用眼睛直接判定是否节约之外,别的都无法量化。比如组织学生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老师是否尽职如何量化呢?
其次,要想让节约教育入耳入心,一靠教材里有相关内容,比如课本里要强调我国水资源、耕地面积、矿产资源人均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几分之一的现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二要靠教师课堂上谆谆教诲,告诉学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节约是一种公德;三要靠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职员工率先垂范。
最重要的是,节约教育不能停留在器物层面,节约教育要想真正取得成效,不沦为一场形式主义,必须切实给学生减负。不能算小账,而要算大账。繁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额外的课外辅导,这些要浪费多少纸张?导致学生近视,又要花去多少配眼镜、修正视力的费用?学生体质下降,又要花去多少营养费甚至看病费用?
而这些,恐怕教师说了不算,甚至校长说了也不算,如何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呢?教师绩效工资不是“衣帽钩”,不能想挂什么就挂什么。教师收入已经与升学率、学生成绩、师德等指标挂钩,再强行挂上一个无法量化的节约教育,教师们如何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