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因几年来一直忙于生意,组织观念淡薄,较少参加党组织生活。我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一定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作为桐乡市梧桐街道首批被评定的31名不合格党员之一,羞愧不已的城西村党员余某昨天向村党支部递交了《保证书》,希望能得到党组织的宽大处理。这31名不合格党员中,已有6名被清退,其余25名被要求限期整改。
据介绍,梧桐街道是桐乡市开展的党员“净化”工程中首个向不合格党员亮牌处分的镇(街道)。2013年1月底前,桐乡市所有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完成对党员的评议考核,并公布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结果。
“净化”工程是桐乡市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党员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激发共产党员永葆生机活力而推出的一套党员管理机制。整个工程涵盖三个环节:进口、管理、出口。
在进口环节,除常规流程外,发展对象在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前还增加了一个环节,即让发展对象所在村(居)民小区召开表决会,全体户主每户一票,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算通过。桐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汤云良说:“如果群众这一关过不了,就入不了党。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既要工作出色又要有群众基础。”
如何让广大党员永葆生机活力,这是党员日常管理的一大难题。由于党员出口不畅,不少党员入党后心存侥幸,觉得只要不违法乱纪,党员资格就永远剥夺不了。今年,桐乡着手建立党员退出机制,在《党章》的大框架下,根据基层实际设立了包括抵制或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诚信经营、拖欠员工工资;不履行家庭义务等在内的“十大红线”,打破党员“终身制”。
今年已近50岁的张某,原是安乐村一名老党员,但近年来好吃懒做,不尽家庭责任,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触碰了“红线”,被评定为不合格党员,村党支部予以除名处理。闻悉此事,他的儿子说:“早该处理了!像这样的人留在党内,只会让我们看低党员。”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颇有现实的针对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不能口头喊喊,需要有硬约束。桐乡在这方面率先破题,有意义,有利于增强党员的党德意识和党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