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干部带头驻一线,助力转型促发展”活动中,该市人大办公室的孟宪珂成了一名驻企干部。谈起半年多来的驻企经历,小孟坦言,一线的锻炼,让他对企业多了一份了解,增了一份感情,也担了一份责任,这是窝在办公室里难有的收获。记者昨天从海宁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一线”已日益成为该市干部实践锻炼的主阵地、考察评价的主考场、选拔使用的主渠道,今年该市市级机关部门集中调整时新提拔72人,具有基层一线岗位经历的就达到56人,一线岗位直接提拔的21人。
海宁市在锻炼培养干部中,以“干部到一线集结、在一线培养、靠一线评价、从一线选拔”为主线,坚持把“一线”作为干部实践锻炼的主阵地、考察评价的主考场、选拔使用的主渠道,组织开展“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培养成长行动,积极搭建干部实践锻炼平台,定期、不定期选派年轻干部与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磨炼,使干部“下得去”。
“一线”培养干部中,海宁市把重点放在百姓最关切、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关键的“三个一线”。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一线培养“攻坚型”干部,选派干部129名到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开发建设、六城联创、驻外招商、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和重点平台、重大项目进行锻炼;另一方面在服务民生一线培养“服务型”干部,选派年轻干部特别是缺乏基层经历的干部到村(社区)尤其是工作薄弱村、征迁重点村进行一年的驻村锻炼,参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专项活动,目前共选派干部201名。此外,海宁市还在社会维稳一线培养“实干型”干部,重点开展镇、街道和机关部门干部双向互挂,挂实职,选派市级机关部门干部到镇、街道参与“两新”建设、征迁等重点与难点工作,选派镇、街道干部到国土、规划建设、交通等业务一线和信访、环保、安监等矛盾一线以及民政、社保、行政审批等窗口一线岗位。
让干部在一线集结、一线培训,指明了选人用人导向。海宁市通过分层设计“选准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培养使用程序,较好地破除了职务晋升论资排辈的陋习,在海宁全市形成了“干得好选得上”的用人导向。据统计,2011年,海宁市镇、街道集中调整时新提拔34人,具有基层一线岗位经历的就有33人,一线岗位直接提拔的30人。
通过一线集结、一线培养、一线评价、一线选拔,海宁市组织部门找准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初步形成了干部一线成长工作链,进一步探索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路径。而一线的锻炼,也让大批干部迅速成长,成为海宁发展的不懈动力。2010年5月,海宁市供销总社干部蔡郭波被派到了最为艰巨的岗位——征迁。两年多来,在一个个“钉子户”面前,他一次次地尝试着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一次次地学着与对方交朋友、增感情,最终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任务。两年多的一线锻炼让他感慨万千,“你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感情回报你。征迁的确很难,难的就是要用心来和他们交流,用理来说服他们,用情来感染他们,用行来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就成为矛盾,甚至被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