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进可以通过环评严把准入关,身为环境风险控制重要“把关人”的环评中介机构,又该如何严格把关?近日,市环保局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对环评中介机构管理,定期将考核排名公布于众,其中,“问题”环评文件被退回和修改成为重要扣分依据。也就是说,一家环评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如何,公众一查便知,信誉不高、服务不好自然影响到环评中介的市场占有率。
环境评价是项目能否上马的第一道关口,在节能减排呼声日高的当前,其独有的环境风险预警和源头控制作用已获广泛认可。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环评工作质量不高甚至环评造假已是饱受诟病的行业顽疾。国家环保部就曾对全国75家环评机构进行抽查,结果30家存在质量和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
按理说,作为环保第一道“把关人”,专业环评机构有资质、有专业人员,又收了高额环评费,不该出现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但是,现实情况是,环评机构既是环保监督者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作为企业法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趋利冲动。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些环评机构为了抢夺市场份额,难免“利”字当头,低成本、低要求开展工作,导致重形式、轻质量的风气盛行,一些原本应该严格把守的环评程序也就几近“走过场”了。
行业痼疾难消,消解的是整个环评程序的公信力,这一困局如何突围?在新出台的考核细则中,市环保局明确从环评文件质量和规范性服务两方面对全市环评机构进行考核,规定了环评文件退回修改的扣分方法。今后,每季度都将对环评机构进行得分汇总,按每个环评文件的平均得分排名公布。环评报告质量优劣、环评服务效率高低,公众一目了然,不仅加大了环评单位的违法和失信成本,还有助于各环评机构清楚自己的位置、差距和努力方向,促进环评市场优胜劣汰健康发展。
在环境影响评价已然步入市场化的今天,规范环评市场行为,督促环评中介机构切实站在科学、公正的立场上把好环境保护的大门,把好环保第一关,已经时不我待。我市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进行统一考核,将结果公布于众是重要的,再往前走,恐怕是要如何规范环评中介机构和雇主之间的利益,从源头上为环境风险防控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