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兼容并包,成就嘉兴端午影响力 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盛装而至

2012年6月23日 07:56 [ ] [打印]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伴着端午节的脚步,一年一度的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盛装而至。一台台、一出出、一场场文化的、经济的、学术的盛宴狂欢,搅得嘉禾大地不亦乐乎。随着嘉兴端午名声日隆,我注意到如今的文化节里,除了裹粽子、祭伍相、踏白船等本地风俗仪式外,还包进了湖北《摆手舞》、贵州《侗族大歌》、福建《嗦罗嗹》等外地“馅儿”,甚至引得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异域人士慕名前来、共襄盛会。

  一座江南小城,为何会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一个本土节日,缘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异域目光?我以为,关键在于“嘉兴端午”所展现出的对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后的自信,以及对各地民俗所持的兼容并包的融通态度。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心态和做法对于传播中华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国家巧实力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具体而言,在精神气质上,“嘉兴端午”并不囿于本地端午传统的固有形态,而是把原本“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各种端午民俗吸纳至一个平台上进行展现,打造出“大端午”的形象。这种做法对内有利于各地民俗的相互融合,对外有助于文化间的彼此交流。如韩国友人带来的《青山别曲》便是端午国际化的一个样本。事实上,任何一个节日、一种文化,要想实现从一域、一族向全球共度共享跨越和质变,缺乏这种对于异域习俗的包容是不行的。一些洋节之所以能够在精神气质、文化传统迥异的东土受到欢迎,其原因也在于此。

  在表现形态上,“嘉兴端午”改变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的单一模式,不仅实现了文化端午、学术端午、经济端午的“三方促进”——以学术研究提升端午节的文化厚度,以文化展示扩大端午节的社会影响,以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端午文化的可持续传播,而且借助COSPLAY、街舞、非遗展演、皮影戏、器乐演奏等现代元素的“再造”,使得端午这个传统节日走下庙堂祭坛,走出曲高和寡的尴尬处境,焕发出青春气息,从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

  可以说,是兼容并包成就了嘉兴端午的影响力,而嘉兴端午又反证前者之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而两者的相互成就,或许便是端午“样本”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吧。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王垚烽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端午节,端出中国味道来 让原汁原味的端午习俗广拂禾城大地
·中国经济网评论——食品安全,我们该向谁发怒?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四千万选票说明了什么?传递了哪些信息?
·群众当“考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