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海盐县秦通矿业丰山矿区、保山矿业保丰矿区省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这意味着两座矿山在取得矿产资源开采权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据了解,这是全市相关企业首次建设省级绿色矿山。
有望率先形成
三级绿色矿山联动局面
2008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出台了《浙江省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管理暂行办法》。同年,海盐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海盐县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管理办法》。同时,海盐还研究制定了2008年至2011年的绿色矿山创建计划。
在绿色矿山创建计划实施的3年中,海盐取得了骄人成绩。海盐通六石料有限公司和海盐新安矿业有限公司为首批县级绿色矿山企业,其中海盐通六石料有限公司在成功创建县级绿色矿山企业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成为了嘉兴市首家市级绿色矿山企业。
“这次秦通矿业和保山矿业如成功建成省级绿色矿山企业,海盐将在全市率先形成县、市、省三级绿色矿山联动局面。”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
跳好环保与效益的“圆舞曲”
经过两次创建,海盐通六石料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继续保持95%,吨耗资源经济效益由原来的3.2元/吨提升到5.2元/吨,能耗指标却由原来的1.0千克标准煤/吨降到了0.9千克标准煤/吨,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共赢。
据了解,此次秦通矿业和保山矿业为了更新软硬件设施,计划投入资金552.3万元,按相应标准建设绿色矿山,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的建设目标。其中,秦通丰山矿区的沉淀回用池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经测算,仅中水回用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成本13.5万元,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下一步,秦通矿业还将通过向国内同类型矿山企业学习,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等措施,跳好环保与效益这场‘圆舞曲’。”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色矿山由以前的创建转变成现在的建设,虽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县矿产资源的有序、规范开采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绿色矿山建设,矿区的生态环境面貌一定会发生较大改善,为全县的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