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心血站对近两年来我市各家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做了一个抽样调查。调查发现,2010年和2011年,我市9家医院(市属医院4家)共开展自体输血1600例,合计血量791800毫升,占同期总血量的5.57%。“自体输血占总血量的比例有待提高,它的推广不仅能缓解用血紧张状况,还可降低输血风险。”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说。
自体输血可缓解用血紧张
2010年以来,我市无偿献血的人数有所下降,血站血液库存总量一直偏低,临床用血的供求矛盾不断显现。
“要想解决临床用血供需矛盾,一方面要呼吁广大市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开展自体输血也能缓解这一矛盾。”该负责人说,自体输血是指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它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血液疾病的风险,还能省去异体输血前接受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查所花费的时间,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是一种较为经济、安全,且能节约血液资源的输血方式。
自体输血并非人人适用
自体输血分为贮存式、回收式和稀释式自体输血三种。
这三种方式分别针对不同的病患,贮存式是指在手术前抽取自身的血存着备用,主要针对全身状况良好,准备择期手术,而预期术中出血量大于600毫升的患者及孕妇或稀有血型的人等;回收式是回收手术中没有被细菌感染的血用回到患者身上,主要针对急症手术,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心脏及大血管损伤等患者;稀释式是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
稀释式由于临床操作复杂,在我市用得很少,9家医院两年只做了47例。回收式做得最多,9家医院共做了1503例。
我市自体输血比例不高
据了解,我市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比例为5.57%,显然不高,原因何在?
据介绍,根据操作规定,病人应在手术前三天完成自体贮存血,需要多次贮血的,两次采血间隔时间不能少于三天,这样必然会延长病人住院的时间,增加医院的运行成本,一些医院主观推行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回收式自体输血由于设备价格较贵,收费标准为每例1200元,贮存式和稀释式部分医院适量收取费用,但我市除平湖外,这些费用没有纳入社保和合作医疗报销范畴。这就使一部分患者由于经济负担无法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还有,很多病人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自体输血,对此心存疑虑。一名医生告诉记者,有一名嘉善老人是稀有血型,手术前老人同意做自体输血,但其儿子反对,认为老人本来身体弱,不能用自己的血。
据了解,已有市政协委员在为此呼吁,希望政府能把自体输血的费用纳入社保和合作医疗报销范畴,以促进自体输血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