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应保尽保”的同时做到“应退即退”?如何避免开宝马的“潜伏”成领低保的?长期以来,上述难题始终困扰着民政部门。为此,秀洲区率先在全市实行“阳光低保听证会”制度。经过前期试点,目前该制度已在油车港镇各村(社区)全面铺开,成效初显。仅去年8月至12月,全镇就有11户18人退出低保,12户12人保额调整,合计减少低保金发放9738元,从而改变了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低保户家庭逐年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按照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低保的作用限于“保低”。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动态、临时的救助机制,即经常有人通过勤劳致富离开“名单”,又不断有家庭因病因灾而符合“标准”。然而,由于获得低保指标,不仅意味着保障性的收入,符合条件的还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享受多项优惠待遇。因此,尽管名声并不好听,但不少讲究“实惠”的人还是削尖脑袋往里挤,挤上的更是没人愿意退。
低保资金有限,往往几个萝卜才能分上一个坑,有人多占了,有人势必要吃亏。放眼国内,由于操作不规范、程序不透明引发的“局长夫人骗吃三人低保”等丑闻时有发生,更是推高了公众有关健全低保退出机制、管好公共钱袋子、守住社会保障体系“最后防线”的呼声。但问题是,在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制和居民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的情况下,如何确定退保人的名单?怎样才能把“炭”送给最需要的人?
秀洲区的做法是,召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团,通过公开听证、民主评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低保对象的“去留”。毕竟,听证对象够不够低保资格,邻居、街坊最有发言权。事实上,让群众参与低保指标的审核,把低保户的情况晒到阳光下,不仅有利于避免“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将有限的低保资金用到刀刃上,更重要的是,由于它赋予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和促进了村务的进一步公开,从而也带动了镇、村(社区)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可谓“四两拨千斤”。难怪有村民代表感叹道:“能开‘阳光低保听证会’的村干部,我们心服口服。”
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布兰代斯说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其实,阳光更是最好的制度修补剂。我们相信,“阳光低保听证会”制度的实施,一定能够在最需要的人心中播撒更多民生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