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海宁主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并开展在线交流,今年春节期间,海宁环保局官方微博@海宁环保成为众多网友转发和评论的热点,粉丝量一路飙升至1.8万,成为又一个嘉兴政务红博。
有个风行一时的段子,说的是微博粉丝超过1000,传播效果相当于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是一份都市报,如果超过1亿就是CCTV了!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阵地,微博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只要粉丝足够,就能万“民”追捧、一呼百应。
也正因此,刚刚过去的2011年堪称政务微博元年。包括党政机构、公务人员在内的各种官博在中国遍地开花,短短一年间就逼近2万。只是一片红火背后,开得多、发声少,发布多、互动少,形式多、内容少,官话多、白话少也几成官博通病。更有甚者,少数政务微博或者几个月不更新,或者一遇敏感问题就直接关闭评论和私信功能,被戏称为“僵尸”。
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微博是为了搭建沟通、服务民众的桥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如果只是走形式、摆架子,自然应者寥寥,甚至影响政府声誉。“官微大跃进”雷声大、雨点小,固然有客观原因,但政府机构和官员沿用传统“宣传思维”,对网民诉求敷衍应对,才是官博发展的绊脚石。
政务微博如何修炼成网络红博?开博之初,@海宁环保也只是简单转发公文,粉丝增长缓慢,春节前夕随着《城区空气质量日报》每天定时发布,转帖和评论才多起来。虽然网友关心的大多是空气污染这样的敏感话题,或者外出要不要戴口罩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都能在这里得到回应,关注度自然水涨船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海宁司法局长金中一的微博上,因为敢于就热点问题与网友互动,@中一在线粉丝量高达73万,入围2011年全国十大公务人员微博。
微博里面有民生,官民互动最关键。政府开通微博,与其说是设置一个网络用户,不如说是开通了一个职能机构。由微博运用引发的政府如何说话、如何管理、如何宣传的问题,实质上是对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等一系列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试想,如果政务微博都能把网民诉求放在第一位,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诉必理,何愁百姓的关注与认可度不高呢?